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拜占庭藝術


  • 東羅馬帝國 → 拜占庭帝國(ca. 500-1453)

  • 東方教會(東正教)藝術:聖像畫(icons)→ 原以教導為目的,卻產生迷信與偶像崇拜

    • (東方教會不是指華人教會,而是指西歐的東部)

    • 希臘教會(東方教會)與拉丁教會(西方教會)之間因地理上和文化上差別,政治鬥爭、三一本體論上的分歧,導致分裂。

    • 當時因為不鼓勵信徒讀經,所以用畫像教導信徒。但宗教改革認為信徒是應該讀經,不能用畫像代替經文。

    • 天主教剛傳入中國時用了很多畫像去作教導,但士大夫並不觀迎這個方法。

    • 教會官方立場是不可以敬拜畫像,但是一般信徒的領受與教會官方立場是不相同的,一般信徒很容易套用了異教的觀念去理解。

    • Easter這個詞原本是異教神明的名字,聖誕樹也是異教的風俗,當時教會把這些事物轉化成教會信仰的習俗,但信徒可能仍然是有偶像崇拜的心態。

  • 此藝術傳統於 200-500 A.D. 成型,其後近一千年幾乎無改變

  • 反寫實主義(anti-realism)與「寫實」畫風

    • 為什麼有些畫故意畫得不寫實?因為受到柏拉圖主義影響,所以他們上帝是眼不能見的,藝術這些看得見的東西,不該畫看不見的神。

  • 於漫長中世紀不斷影響西歐藝術


Hierarchical Composition(階級結構):馬賽克與壁畫(拜占庭教堂:穹頂建築)




拜占庭藝術:教堂內的馬賽克


拜占庭聖像畫





科普替聖像(6-7世紀):耶穌與修士


西方前羅馬時期


  • 卡洛淋王朝(查爾曼大帝為始;780-900)與奧托王朝(919-1024)

  • 泥金裝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s)、壁畫、雕塑、金屬、馬賽克等


卡洛淋泥金裝手抄本





亞美尼亞泥金裝手抄本:約翰福音(1053)



奧托藝術:王室題材



奧托藝術:宗教題材




皇室題材上有美的追求,但宗教題材上則不追求美。當時人認為宗教的事情與眼見得到的事情是割裂的。

TOP

羅馬時期


  • 約1000-1300 A.D.

  • “Romanesque” 乃十九世紀藝術史學家發明的名詞,主要指當時模仿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 中世紀藝術集大成時期:卡洛淋、奧托、蠻族(島國等)三大傳統,並深受拜占庭藝術影響




羅馬時期泥金裝手抄本


圖中的嬰孩基督身體比例是與成人相似的,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畫家對嬰孩的身體比例沒有清楚的研究,但更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基督論是把基督想像為與眾不同的超人,身為嬰孩就已經有權柄教訓人。

圖中的驢駒子看上去是認得出是驢駒子的。


羅馬時期神龕



羅馬時期壁畫(加泰隆尼亞)



羅馬時期壁畫(義大利)



似拜占庭的藝術,但與拜占庭不同的是繪畫衣服裝飾的比較仔細、講研。而這種講研與宗教畫的信息卻是沒有關係,只是為了漂亮而漂亮。


哥德式教堂


格利哥里詠嘆調:Dies Irae(忿怒之日)



十二世紀複音音樂(Polyphony)



遊唱詩人




普羅旺斯遊唱詩人詩歌


My love and I alone
In a wood nearby Bethune,
Played together Tuesday
All night there by the moon,
    Until the night turned gray…

The he drew himself to me,
And I did not draw back;
Three times at least he kissed me,
And I returned them back;
     Now that did not tire me.
Then how glad we should have been
Had that night lasted one hundred.

(摘自 Gale Sigal, Erotic Dawn-songs of he Middle Ages: Voicing the Lyric Lady, 43-44)



St. Agatha of Cantania 中世紀盛期

圖中描繪她因信仰緣故被迫害,被割掉乳房。

TOP

哥德時期:轉向寫實


1137 A.D.:哥德式建築(Abbey Church of St. Denis)

1144 A.D.:哥德式雕塑(法國)

13世紀:哥德式畫作


→ 馬利亞敬禮、聖母題材作品盛行

  • 在漫長的中世紀裡面,由於基督的人性被神格化了,以致於基督在人性的問題被忽略了。(他們把基督的人性與我們的人性不再是一樣的了)如果中保與我們如此遙遠,我們便需要在中保與我們之間再找一些中保,因此,當時便開始了有了把馬利亞當成中保之間的中保了。(馬利亞不可以做神與人之間的中保,但他們認為可以做中保與人之間的中保。)然後又引發了馬利亞無原罪等等的錯謬教義。

  • 根據改革宗傳統,是不會去特別記念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因為對基督徒來說,每一天都是與聖誕、受難、復活相關。但是,改革宗並不是代表要反對這些節日,只是因著這些節日的來源是異教而來的,而不是原本屬於基督教(或聖經中的教導),因此改革宗並不會刻意去作怎樣的記念教導。


→ 轉向寫實、開始正視田園生活之美

  • 他們開始重視現象上的享受


Maestà Alterpiece, Siena Cathedral

  • 椅子上出現了幾何構圖,畫家已開始留意幾何上的寫實(Geometric Realism),雖然還未算很成熟。嬰孩耶穌的身體比例也比較合乎嬰孩的身體比例。


路加(注意畫中的立體幾何)

  • 這幅畫包含了透視法的概念


(二月)

  • 圖中用了高點透視法。

  • 美麗的田園生活中沒有體現到信仰的崇高性。田園還是田園,沒有體現到上帝的榮耀。


(九月)


Très Riches Heures:由旅居巴黎的荷蘭Limbourg三兄弟創作的裝飾手抄本,圖解天主教的禱告時辰與節期


  • 這些畫作雖然是開始注重眼睛所看得見的事物,但是仍然是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割裂,從圖中難以看到宗教所帶來的超然性。

TOP

文藝復興


  • 約14-17世紀,始於翡冷翠(佛羅倫斯:Florence),及至義大利其它城邦,因而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

  • 君士坦丁堡淪陷(1453):希臘語學者大舉西遷

    • 古典文化復興:文學、新柏拉圖主義等

  • 商人階級--貴族與教會外的民間勢力:翡冷翠的Medici家族

    • 藝術和商人階級連繫在一起,不再被宗教和皇室的勢力所限制。中世紀的宗教勢力能判定人得救或不得救,皇室又有軍事勢力。但文藝復興時期因是與世俗的商人階級連繫,所以比較自由。

  • 世俗語言的崛起

  • 能夠雅俗共賞的才是真正高層次的藝術


※ 西方神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神學家是「奧古斯丁」:他不會原文,也可以成為西方最偉大(或最具影響力)的一位神學家。


從哥德時期到文藝復興:Giotto di Bondone(喬托,12-13世紀)





  • 物質寫實主義:角度(Perspective:三維空間)、光影(Lighting)→ 尚缺幾何上的精準

    • 從一個角度去看的(我們可以這樣想:從智能手機來拍照,和用有廣角鏡的照相機來拍照是不同的,但被拍的物是一樣的,只是呈現出來的畫像會不一樣)掌控空間的「維度」,然後用點、線與光、色彩等表達出來(這是三維空間的描繪法)。


(a)是二維繪圖法,(b)就是三維描繪法的例子。


  • 表情寫實主義:人物開始被賦予表情

上方這表情描繪中,亦有着三維描繪的特點(雖然沒有光影的描繪),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畫作中是有景深的。

TOP

中世紀題材,文藝復興寫實主義:Jan van Eyck





  • 畫作中的人體比例已經完全正確了。

  • 我們更能從其中看見人物「臉上的神韻」


Ghent Alterpiece (15世紀)

TOP

文藝復興


  • 人文主義(Renaissance Humanism):不同於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邏輯與形上學,人文主義強調歷史文獻研究(ad fonted)、經驗觀察與理性分析的結合、人文教育(詩詞、文法、修辭、歷史等),崇拜希臘羅馬文化,高舉人的思想。

    • 「人本主義」並非「人文主義」

      • 加爾文是「人文主義」,不是「人本主義」。人文主義是要「追溯源頭」,幫助我們明白真理。(這是嚴謹的態度,而非以人作為中心的思想)信仰不但要追溯到聖經,更要追溯到聖經正典,排除次經。

    • Bodleian Libraries 方庭的十扇門

      • 文法與歷史

      • 邏輯

      • 天文與修辭

      • 語言與數學

      • 音樂

      • 形上學

      • 自然哲學

      • 道德哲學

      • 千錘百鍊的法學

      • 千錘百鍊的醫學

    • 「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藉由教育,全面培養身心之完美(uomo universale)

      • 不是把人當成是機器的零件

      • 培養人的全才,而不是只懂某一方面的專才

      • 包括心靈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

    • 對人性的樂觀:高舉「自然」、輕忽「恩典」

      • 只著眼於眼所能見的事物,忽略了中世紀所強調的看不見的超然,終極現實(Ultimate Reality)

      • 畫家都是基督徒,但畫作與信仰脫節。

    • 客觀呈現自然之美


拉斐爾《雅典學派》(1509-1511)

  • 圖中畫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間的爭辯,柏拉圖指向天,亞里士多德指向地。


達文西:人性的自主與尊嚴


達文西用非常嚴謹的方法研究人體,寫實地描繪蒙羅麗莎的微笑,以致後人能用各種方法去研究蒙羅麗莎。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赤裸人性之美

這是刻畫「人的美」,而不是「上帝創造人的美」。

TOP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天地之割裂


無論是中世紀高舉天,還是文藝復興高舉地,天與地都是割裂的。


Joachim Patinir(荷蘭,1515-1524):《聖耶柔米的懺悔》文藝復興運動的衝擊

這幅圖畫有天又有地,但兩者是割裂的。


但我們的信仰不是這樣的。

  •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馬太福音 6:10)」

TOP

宗教改革與清教徒運動


  • 路德:「信徒皆祭司」→ 一反「聖、俗」之割裂,強調日常生活與事物(例:婚姻、家庭)的神聖性

  • 加爾文:從「特殊啟示」看「自然啟示」→ 一反「恩典、自然」之割裂,在自然與日常事物中尋找神的榮耀

    • 從聖經的亮光中去看萬卷書,而且不光是傳道人要這樣,而是信徒也要看聖經並用聖經的亮光看萬卷書。

      • 印刷術出現

      • 讀書運動​

      • 莎士比亞著作

        • 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唯名論與實名論間的辯論

          • 實名論:名字不光是名字,名字是有實質的

          • 唯名論:把玫瑰說成是另一個名字,它仍然是那麼芳香的。

    • 教會生活與日常生活不是割裂的,周日崇拜是為了其餘六日都能敬虔度日。

  • 十七世紀清教徒:「榮耀的點滴」




林布蘭的眼見:Simeon with the Christ Child in the Temple (c. 1661-69) (西面與嬰孩耶穌在聖殿​中)


  •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二29-32)

  • 以往同類作品的焦點是在耶穌面上,但這幅作品的焦點卻是在西面的臉上:西面的眼睛看見上帝的救恩。

  • “Nicola Courtright has discussed the rough, sketchy execution of this drawing a a deliberate rhetorical effort to convey a ‘plain style’ that would be appropriate not only to the humble, human vulnerability of the Christ child but also to the broader, unadorned Protestant message of this work. The words of Simeon affirm that the physical presence of Christ fulfills prophecy and now serves as the instrument of grace.” (S. Perlove and L. Silver, Rembrandt’s Faith: Church and Temple in the Dutch Golden Age, 328-9)

  • 簡單的風格,描述基督人性上的卑微,沒有裝飾的信息,(畫中耶穌沒有寶座、沒有華麗的衣服,無佳形美容),祂就是上帝恩典的器皿。(道與肉身不能切割)



榮耀的點滴:林布蘭,Carcass of Beef(牛的屍體),1675

圖中被掛的牛屍很血腥,但默想之下,會想到基督被釘在十字架。

不光在美的事物上看到上帝的榮耀,在醜的事物上也看到上帝的榮耀。

用了高超的光影技巧使被掛的牛屍顯出榮耀。

TOP

宗教改革世界觀:巴哈(J. S. Bach)



  • 信義宗信徒,平日熱愛鑽研聖經與神學

  • 熟讀路德宗正統神學家卡洛夫(Calov)的著作,甚至糾正其筆誤(例:創四九19註釋,將『但』改為『迦得』)

  • 宗教作品:經文曲、受難曲、神曲等

    • 經文曲(Motet/Cantatas): “Essential Bach”

    • 《馬太受難曲》的精闢解經

    • 非基督徒亦能從中感受基督裡的盼望:Dame Myra Hess、Leon Fleischer



「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參詩廿二)

這樣是引用詩篇22篇,耶穌帶著權柄宣告舊約的預言應驗,也信靠地向上帝獻上讚美。


宗教改革世界觀:巴哈


  • 「世俗」作品:《十二平均律》、《郭德寶變奏曲》、《六首大提琴組曲》等

  • 《十二平均律》背後的宗教改革世界觀

    • 不和諧、張力會出現,但最後一定會解決的。

  • 雖然這些作品不是為教會崇拜而寫的,卻與信仰息息相關的,創作的目的是榮耀神並享受神。

  • 巴哈能使似乎是屬世的舞曲也有屬靈的內容

  • 巴哈的世界觀是宗教改革所相信的世界觀,沒有宗教改革就不可能有巴哈。




Dame Myra Hess 演奏《耶穌,人之盼望的滿足》

TOP

啟蒙運動


啟蒙:有從黑暗進入光明之意


從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到休膜(David Hume):座標系的轉移

  •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 世上一切都可懷疑,唯一不可懷疑的是我正在懷疑

    • 以前是講上帝的話,現在是講人的理性

  • 休膜的經驗論(Empiricism):《論品味的標準》(約1745A.D.)當中的美學主觀主義(aesthetic subjectivism)

    • 不可能有確據知道因果定律的

    • 你一切知道的事情都是你透過經驗感覺而知道的事情

    • 你覺得美的,其他人不一定覺得美。美醜是主觀的感覺,不是客觀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