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R.E.M.神學課程【基督教與東西方人文藝術(上)】



講題:R.E.M.神學課程【基督教與東西方人文藝術(上)】
講師:曾劭愷 博士
日期:2016年3月23-24日晚上7:00pm至9:30pm,3月26日下午12:00pm - 7:00pm
地點: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堂(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25號長利商業大廈5樓)
語言:國語主講 ・ 粵語傳譯
費用:港幣300元正(名額80個,額滿即止)
神學生、教牧同工及65歲以上長者港幣200元正
新會員免費報讀*,必須預先登記(額滿即止)
報名:2357 0472

課程 Powerpoint 下載:(來源 - 中華福音神學院)
http://www.ces.org.tw/teachers/stseng/Arts.html

TOP

目的與途徑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不要把目的與途徑同等化。這並不是基督徒世界觀中的美學定義。


基督徒世界觀與美學


「藝術是用來榮耀神,並且享受神的媒介」


倘若有人聽到一名小提琴家拉小提琴時,在稱讚那小提琴是很好的器皿而不是稱讚小提琴家,那就是器皿取代了小提琴家。(穿衣服好看不是因為衣服好看,乃是穿的人有氣質)一個器皿造得再好,也不應當取代演奏它的主人,而是要顯現出主人的偉大與榮耀來。所以,當我們若是真的屬上帝的器皿,應當使人看見我們的主,而不是看見我們如何的有能力。


藝術具有先知性,而這先知不是指他有講預言的能力。藝術家有一個責任,就是宣告上帝的榮美,而先知必需要有一個特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 3:30)』


  • 牛津辭典:“The expression or application of human creative skill and imagination…, producing works to be appreciated primarily for their beauty or emotional power.” 連結

  • 創意(creativity)

    • 神是造物主,當神把祂的形象賦予人時,人就會創造。

  • 想像力(imagination)

    • 人有想像力,但動物沒有;人在創造中會有改變,但動物則是按本能建造,沒有創造力(不會有、對牠們來說也或許是不必要)。人會想像出有獨角獸,但這個想像又不是完全是原創的(身體是馬,不是原創;有角,也是許多動物有的。人是把已有之被造物重新拼合,成為新的東西)。人也用了類似的方式想像出麒麟、龍等等。人的創造並不是「憑空創造」,即人是無法「從無變有」。

    • 當事物不在你的身旁,而你又再想起來,這才是「想像力」imagination 的原意。

    • 貝多芬不是天生就失聰的,他乃是已經聽過音樂,每一個音都已經存在於他的心中,因此他可以藉著已知的音來重新拼合,創作出新的樂章。

    • 想像力是神賜給人重要的禮物,人要認識神便必需要用想像力(愛德華茲)

      • 『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加拉太書 3:1)』

      • 保羅是告訴他們,可以想像到耶穌基督,就是把已經有的印象認知拼合起來,能夠真實的想像到主是如何的。

  • 美感

    • 如果藝術要明白這真實的世界,他必須要先明白這世界的醜惡一面。

    • 在被罪玷污的世界中,醜惡是存在的,因此唯美是不真實的。

    • 藝術不光是明白「美」,也要明白「醜」。若這藝術家是一個稱職的先知,他必須誠實的表現出醜,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美。

      • 今日許多藝術家都只認為美術是主觀的,但其實並不如此。

      • 康德:當我們除去一切的利害關係(主觀感受),我們才能體會到美。(客觀所帶來的怡悅感,這就是美)

        • 利害關係 = 本位主義,例如是因成長環境而產生的口味偏好,或是因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風氣而改變的標準

    • 我們若要享受神,便要媒介,因此在享受上帝所創造的美,也是在享受神

  • 情感

    • 任何的藝術品,不論他是否美,但都要能夠打動(震憾)人心,有情感上的力量 (Emotional Power),不然就不能夠稱之為藝術品

      • 因此,講道也是一種藝術

TOP

基督徒世界觀與美學


  • 藝術:以榮耀神並享受祂為目的,使用祂所賦予人的創意與想像力,藉由藝術創作的媒介,訴說祂在創造-墮落-救贖的救恩歷史中所彰顯的超然之美

    • 上帝的自我啟示:超越的上帝是可認識的;超然之美彰顯於受造的天地;至高的榮耀彰顯於至羞辱的十字架

  • 「諸天述說祂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十九1)

  • 「這是天父世界,叫我不可遺忘,黑暗勢力雖然猖狂,天父卻仍作王」




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不是遠在天邊的。因為上帝的作王,不是只在天上作王,乃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的。祂乃是「國度降臨」,是差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被釘死,是化惡為善救贖主作為。


今天改革宗神學,提出了一個名詞 - 「以基督為中心」(Christocentric)。整本聖經所記載的一定要以基督為中心,也是為此而記載。上帝的創造指向基督,祂創造就是為基督而創造。


  • 道成肉身預設了人的墮落,道成肉身是為了解決人的墮落

  • 但是,道成肉身有一個更高的目的,是彰顯上帝的榮耀(與人親密接觸的顯明祂自己的榮耀)


雖然他藉著受造的身體使我們看見祂,但祂並沒有因此而變成不是造物主,這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或我們可以說,聖子道成肉身乃是一切事中最為奇妙的事情。

TOP

美善、苦惡、盼望


龍應台女士論「偉大」的文學:「人間疾苦」與「盼望」


問:藝術如何同時彰顯世界之美、正視人間疾苦,又在悲天憫人的胸懷中指出盼望?


  • 好的藝術,必需要使人帶來「盼望」。

    • 「不要在乎過去的破碎,而要對前路有盼望,因上帝造人時已將盼望安放在人的心裡。」


創造-墮落-救贖


  • 只有基督的教贖才能為我們帶來真實的盼望

TOP

神的創造:藝術所反映的榮美


  • 受造天地彰顯耶和華超然的榮美

    •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詩八1)

    •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一20)

    • 普遍啟示的兩個並存的特性



  • 藝術:訴說神在天地間所彰顯的榮美(註:mimesis)

    • 「稱謝耶和華!歌頌你至高者的名! 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你的慈愛;每夜傳揚你的信實。這本為美事」(詩九十二1-2)

    • 在這裡音樂就是模仿人對上帝的各樣讚嘆


  • 人的位格性:與上帝位格際的溝通(意識感知神的啟示)理性、道德、美感(創二8-9, 17)

    • “think God’s thought after God”

      • 神是王,人是攝政王(Regent)

    • aesthetic sensibility (創二9)

      • 愛是一個行動

      • 祂本身就是自存的愛(祂就是愛)

      • 因為愛要有對象,所以當只有亞當一人時,上帝指那人獨居不好,祂要人有愛當中的團契。

    • moral sensibility (創二9、17)

      • 聽上帝的話就是對,不聽上帝的話就是錯

    • 抽象化(Abstraction):「分辨出不同的狗都是狗」的這種「理性」能力


  • 藝術:訴說神在天地間所彰顯的榮美(註:mimesis)

    • 「稱謝耶和華!歌頌你至高者的名! 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你的慈愛;每夜傳揚你的信實。這本為美事」(詩九十二1-2)


梵谷(Van Gogh):Starry Night

※ 這畫很有意思。天是攪動的,是用很長的線修畫出來,地上的物則是用很短的線條。這畫中的天與地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


康德:「兩樣東西,人們愈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愈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連結

TOP

神的創造:藝術之榮美


人性光輝(神的形象)彰顯造物主的榮美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Gen. 1:27a)

 ※ 於是, 神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人;(中文新譯本)

“in the image of God He created him” (Gen. 1:27b)

 ※ 就是照著他的形象創造了人;(中文新譯本)

“male and female He created them” (Gen. 1:27c)

 ※ 他所創造的有男有女。 (中文新譯本)

  • 第一、二句都有提及祂的形象,但第三句卻沒有提及,用了其他的詞語。


「天與地」(創一1)、「男與女」(創一27)

  • 「那人獨居不好」(創二18)

    • 上帝的形象是藉由男與女表現出來(非只是男,也非只是女)

    • 「造一個女人幫助他。」

    • 幫助這詞在聖經中,絕大部份是用在上帝那裡(上帝幫助人)

    • 幫助是從上天而來的,是天上賜下來的幫助。

      • 女人在聖經中的地位是很崇高,因為是上帝所賜的


藝術:訴說神在人性光輝中所彰顯的榮美(註:mimesis)

  • 雅歌:以愛情(及任何人倫關係)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亦能訴說造物主所彰顯的超然之美!

  • 藝術是我們學習如何體驗上帝創造之工的美善

  • 字義與靈意是不能切割的,正如肉身與道是不能切割的



林布蘭(Rembrandt):床上的女人(妻Hendrikje)連結


林布蘭:Danaë 連結

(男人是約瑟;女人是馬利亞;右上方是天使,在報佳音)

TOP

人的墮落:藝術之悲憫


  • 「耶穌哭了」(約十一35)

    • 因為耶穌看見人何等的沒有盼望,因此祂便哭了

    • 『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約翰福音 11:33-35)』

  •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翰福音 11:36)』

    • 原文有一個意思是說:他們看見耶穌如何的哭,就非常驚訝。


  •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

    • 耶穌不只是同情我們,祂是與我們同受苦的。


藝術如果不體現真實的苦楚(即唯美的藝術),那是不完全的。


  • 「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無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神啊,我的愚昧,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隱瞞。萬軍的主─耶和華啊,求你叫那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叫那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詩六十九1-6)

    • 盡管我的罪是不配祢憐憫,但仍求祢憐憫我。


林布蘭:Blinding of Samson


一個離棄神的人是何等的可悲,雖然人離棄神,但神卻沒有離棄人。(甚至最後參孫的禱告都是何等的自私,但神卻仍然憐憫他。)


我們能體驗到嗎?我們其實就像參孫那樣,是壞到極處、可悲的人,我們得救全是憑藉恩典。


Matthias Grünewald, Crucifixion (局部)連結


按照改革宗來說,我們是不應該畫耶穌的。但是,這畫所表明的是耶穌的受苦,如同馬丁路德所講的十架神學那樣。

TOP

基督的救贖:藝術之盼望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1-9)

  • 保羅的修辭藝術


米開朗基羅:Pietà(聖母喪子)




Makoto Fujimura,《揮霍的上帝》

  • 「The title of this work, based on a well known tale of the lost son in Luke 15, is taken from my pastor Timothy Keller's book, Prodigal God.  The visual complexity of the work depicts my own inner struggle between legalism of religion (the elder brother) and the “recklessly spendthrift” nature of the Father’s love in the story.  In the art world and culture in which we celebrate the wayward, but not having the language to bring the lost (myself included at times) back home, these series of works probe deeply into the tension that exist within my heart to love deeply—in spite of the legalism and the waywardness that prevails in the wider culture.」(此作品建基於路加福音15章中的浪子比喻。視覺上的複雜表達了內心的掙扎,是律法主義的大兒子與揮霍地慈愛的父親之間的張力。........)


Makoto Fujimura,Prodigal God

Mineral Pigments, Gold, Platinum on Kumohada, 48 x 60 inches


基督所帶來的盼望,一定是要有「死亡」與「復活」。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變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1-57)

  • 如果沒有從復活的盼望中觀看死亡,就不會明白死亡

  • 有復活的觀念,才會不懼怕死亡


O Death, Where Is Thy Sting? (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


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第四樂章《原初之光》


O Roeschen rot!
Der Mensch liegt in groesster Noth!
Der Mensch liegt in groesster Pein!
Je lieber moecht‘ ich im Himmel sein.
Da kam ich auf einen breiten Weg:
Da kam ein Engelein und wollt’ mich abweisen.
Ach nein! Ich liess mich nicht abweisen!
Ich bin von Gott und will wieder zu Gott!
Der liebe Gott wird mir ein Lichtchen geben,
Wird leuchten mir bis in das ewig selig Leben!
《選自Des Knaben Wunderhorn 詩集(A. von Arnim 與 C. Brentano主編) 》



「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啟五11-14)


韓德爾《彌賽亞》:Worthy Is the Lamb


TOP

西方藝術:中世紀與文藝復興


聖多馬與上帝的兩本書


  • 聖多馬.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 亞里斯多德的四種因果論:

    • 材、質因(Material Cause)

    • 效力、動力因(Efficient Cause)

    • 目的因(Final Cause)

    • 形式因(Formal Cause)

      • 貓有貓的形式,狗有狗的形式(不論牠的顏色形狀如何,看對方的形式就會知道)

    • 所有運動背後都有推動者,最高的推動者是不被推動的推動者(Unmoved Mover),是第一因,是上帝

    • 這個理論把上帝與世界用因果關係連繫,認為上帝身為「因」與世上的因沒有本體的差別,因而貶低了上帝的超然性。

    • 認為人的理性是中立的,忽略了罪對人理性的影響,罪使人的理性墮落

  • 《駁異總論》(Summa Contra Gentiles)與「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 神把自己啟示在宇宙當中,人藉著觀察宇宙可以明白上帝

    • 把神與宇宙當成為有本體上的連接

  • 《神學總論》(Summa Theologica)與聖經神學 → 以神祕主義告終

    • 默觀靈修、神秘經歷

    • 把聖靈的意思與字面的意思割裂,以「排除理性」的方式閱讀經文。

      • 如同佛教的思維:對付「文字障」

  • 天與地的割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