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使徒保羅在他所寫的書信中也曾提到過這個人性的本質,雖然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問題,但是保羅並不要我們輕忽這個問題所造成的影響。保羅知道我們都有一個傾向,就是輕忽自己容易犯錯,然而這會降低我們對生命中試探的抵抗力,因此他提醒我們,我們這個共同有的問題使得另一位兒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的錯誤必須由神兒子以血為我們付出代價。

保羅明確的說到我們的軟弱和瑕疵是既深且廣的,如果我們不去面對它們,我們的悔改就達不到永恆的目的。如果我們真的愛神,就不會願意讓聖靈為我們的罪擔憂,而會渴慕尋求神的憐憫,以使自己能在抵擋試探上得以長進(弗4:30-32)

保羅向那些落入世界網羅的基督徒宣告說:「必有一條出路!」神應許要加力量給我們,使我們能勝過纏擾我們的罪,與令人羞愧的軟弱。我們首先要承認神所說的試探的誘人與力量,並且還要堅心依靠祂來抵擋試探,如此我們便能靠著神的恩典而勝過它。

(哥林多前書10:1-17)保羅這段經文中說,我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林前10:13上);試探本身並不是罪,只有我們向試探讓步時,我們才是犯罪。然而,若是我們對試探沒有正確的了解,就無法隨時預備好抵擋它,因此,保羅對於試探的普遍性及可怕性作了深入的描述,以幫助我們能預備好抵擋試探。

當我們誠實的思考在試探中的掙扎時,就能夠明白試探是人人皆有的經歷,而不是因為自己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這能使我們產生了一股力量。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掙扎也是其他人的掙扎時,我們就不再感到困窘與不知所措。

我們若是以為自己在感覺上受到了試探就表示我們的信心是假的,或我們的景況不正常,或我們的心靈有扭曲,或我們無法克制衝動,那麼我們處理這些試探的能力就會大受影響。撒旦總是希望我們相信這些謊言,因為我們一但認定自己是特例,馬上就有一個現成的藉口可以向試探讓步;我們會自我辯解說,是因為其他人並沒有面臨到我們所面臨的景況。

「我回顧自己過去所做的努力;想要抑制一些內心的思想、矛盾與懼怕,想要勝過自己的不成熟與自我中心,想要與別人建立真誠而深厚的關係,想要克服頑強的罪,以及想要在聖潔上並與神的關係上成長等等,但是我卻屢屢失敗。如今我看見自己生命中每一階段的特徵都是.....掙扎。持續的失敗,加上對過去的更多了解,使得我們在近年來的掙扎更加地劇烈與痛苦」

寫下這段話的人是一位廣受尊重的敬虔學者,然而他以無比的謙卑與坦誠說出了這些話,為得是要使別人受益。當保羅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事實上試探也是人性所必經歷的一部份),他的目的乃是要藉著這些話使我們的心得釋放。

每一個罪的種子都在我裏面,我只要犯了一條誡命就是犯了全律法(雅2:10)。為什麼聖經要告訴我們這個關於自己的可怕事實呢?這乃是因為明白罪的普遍性不僅能救我們脫離孤立感,也能救我們脫離驕傲。

我不得不承認,我所觀察到世人所做的一切,都可能發生在我身上。聖經中所記載的醜聞也只不過是把我們個人的人性暴露出來而己。無論我們自認為有多麼地不被敗壞世俗所沾染,但聖經卻說我們的人性使得我們也會犯最可憎的罪,就如君王大衛和使徒彼得一樣。雖然聖經稱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但這位撃殺歌利亞的人也犯了姦淫罪,並且他為了遮掩罪而謀殺了他的朋友。雖然彼得因對主的信心而行走在水面上,但他也在一個夜晚因為懼怕而三次不認他的主。

為什麼一個高尚的人竟會墮落到這種地步呢?那是因為世界上的每一個試探都能在每一個人心中找到共鳴。

鑒於我們共通的人性,保羅也提出勸告說:「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除非我們認清人性使我們極為軟弱,否則我們會比自己所以為的還要更加容易犯錯。- 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逃離試探 p149-155》

TOP

我們出於幼稚可能會這樣對神說:「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應該來煩我,或限制我,或要求我。」然而我們要明白,這類的話實際上是在請神退出我們的生活,因為祂的誡命其實表達出祂的品格以及祂對我們的關愛。

神管教的目的一定是為了愛,而這愛的目的使得祂的管教滿有恩慈;不過我們卻不一定能夠明白,尤其是當中有痛苦時。

(希伯來書12:4-11)當我們經歷困境時,應當有這樣的理解:它是(或至少有一部份是)神模造我們成為祂所想要的樣式的過程。這個理解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能教導我們三件事;神用困境作的管教,不是懲罰性的,也不是沒有意義的,而神也不是冷漠的。

神管教的目的是要糾正和改進,而不是報復或補償,讓人受痛苦(來12:11下)。十七世紀的英國牧師撒母耳˙伯頓(Samuel Bolton)解釋說:「如果基督已經擔負了我們所有罪應得的後果(不論那後果是什麼),而且祂所做的也能夠完全滿足神公義的要求,那麼神就不能再公義地懲罰我們的罪了,否則祂就是既要基督完全負付上贖價,又要我們再付一些……。

神責備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對罪的刑罰,而是為了要指正和警告,好讓我們對所犯的罪哀傷,並且謹慎於類似的問題。我們必須常常記得,雖然基督已經擔負了我們的罪,神也已經赦免了聖徒的罪,但神仍然會如父親般地改正祂子民的罪。基督忍受了臨在祂身上極大的神的忿怒,祂承擔了幾個黑暗、陰沈小時之久的神對罪的不悅,其結果是使臨到我們身上的變成了和喣的陽光,溫暖而滋潤;祂愛的溫暖和滋潤使我們能夠謙卑並多結果子……其結果是信徒為罪所受到的苦難,就不再是從報復性公義所發出的一種懲罰,而是從父愛所發出的一種妙藥。這是祂的妙藥,而不是懲罰;是祂的責備,而不是判決;是祂的糾正,而不是定罪。

雖然神用的方法會讓人很痛苦,但是祂的動機絕不是要讓祂的兒女因罪而懲罰。因為神的公義已經得到完全的滿足,所以餘下的管教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幫助祂所愛的人能夠更多明白祂的恩典,並且能夠成長地愈來愈像祂自己。神執行管教是出於一個愛的動機,祂的目的是要使遠離正道的人受益,而不是要叫他為其錯誤的行為而賠償。簡單地說,明白懲罰和管教之間的差別,能夠使我們把神看作是天上的父,而不是天上的吃人魔。

我們所面對的困境可能是一種管教,但絕不會是一種懲罰。我們的天父可能會使用困難來糾正和訓練我們,但祂絕不是惡魔,以傷害那些祂稱為兒女的人為樂。祂非常寶貴祂的兒女,以至於祂用自己兒子的生命來買贖他們;祂絕不會傷害這些用高價得來的珍寶(利7:7;弗1:14;彼前2:9)-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管教的作用 p.276-283》

TOP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扺擋到流血的地步。」(來12:4)他不希望困境使得他們放棄扺擋罪而屈服於罪,因此他鼓勵他們要記住,困難的發生並不表示神放棄他們,而是表示神仍在作工(來12:5-6;啟3:19)。他教導信徒要把暫時的困難視為神的管教訓練,而不是神的遺棄,這樣信徒便受到裝備,能夠把困難轉變成用來扺擋罪及屬靈威脅的工具。

我們必須記住管教含有訓練的意思,否則我們會以為所有困境的發生,都是神對我們一些生活中的錯誤所產生的反應。管教也可能是預防性和糾正性的,神可能會使用一個嚴酷的試煉來預備我們將來成為大用,或作為幫助我們脫離罪惡的管道,或同時達兩項目的。

患難和試煉可以把我們的性情改變成更像基督的性情。基督藉著苦難而能體恤我們(來4:15),我們也能藉著我們的苦難而更加體會祂的心。我們能夠開始關心那些基督所愛,但對我們毫無利益的人和目標,而原因單單是因為基督關愛他們。

如果我們經歷過孤單、貧窮、恐懼、被虐待、被背叛、心碎、疲乏、試煉、別人的輕蔑、不公的指控,那麼我們對於那些面臨同樣困難的人,就會有一顆柔軟的心。藉著和祂一樣受苦,我們就能學習和祂一樣去愛。當我們學習向著自己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比較不會耽溺於要為自己得什麼,如此我們就變得更能同情那些受苦的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和方便。

在患難中,我們會發現這個暫存之世界的殘酷和變幻莫測是何等地真實,因此就比較不會再緊抓著它所提供我們的東西而活。因為這個世界的快樂和魅力對我們的吸引力變小,因此我們受它的影響也就變小。我們學習到,即便是世界上最讓人喜悅的事物,也會在一瞬間消失、失信,或帶給我們極大的痛苦,因此我們就變得不願意在它們的祭壇上奉獻自己。

知道神的心意是要使用患難來達到這兩個目的-『使我們的心變柔軟,並使我們的心變剛強』-我們就能以極大的忍耐來面對困境。因為基督徒所面對的艱苦是一種訓練,所以它就不是沒有意義的,當我們知道所面對的艱苦含有一個目的,就不會「輕看主的管教」或在它來臨時「灰心」(來12:5)。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這個故事:有一天她的兒子發燒,所以她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認為他需要打一針。這位母親為了要讓孩子對於打針的痛不致太緊張,於是就把它說得很輕鬆:「別擔心,一點兒也不會痛。」但他的醫生知道打針一定會痛,所以就以誠實的方式來預備他,好讓他在打針的過程中能得到鼓勵,並且能信任醫生。他說:「我給你打針可能會讓你覺得痛,但我不會傷害你。」在我們對抗邪惡的爭戰中,主為了我們的益處,也為了保守我們不受到屬靈的傷害,可能會容許痛苦的發生,但祂絕不會傷害我們。

不論是有信心的人或是偏行己路的人,都一定會面對試煉,但若能相信神在管教和訓練中有其目的,就能帶給人力量去忍受試煉,並在其中成長。天父差遣祂的兒子為罪人死,祂的管教不是懲罰性的,不是沒有意義的,而且祂自己也充滿了恩典。雖然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我們不能用肉眼所見的事實來證明這一點,但是聖經給了我們信心的眼睛,讓我們看到神的計劃是為了使我們受益,而不是要傷害我們;是要使我們「末後有指望」(耶29:11)。

神極為熱切地想要拯救祂的兒女,並使他們成聖,所以祂將此目標放在一切我們所想要的舒適、追求和愛好之上。這並不表示神一定只用管教的方式來模造我們以達成祂的目的,相反地,祂通常是大大地祝福我們在人類經驗中最寶貴的一些事情,來模造我們的心和愛好;包括賜給我們充滿愛的家庭和一切的「需要」(不是「想要」,因為它們可能會使我們不健康),為了我們的益虛而掌控所有的環境,以及使我們在祂裏面有喜樂等。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和天父所容許的一切,都是祂精心設計的,為的是我們屬靈的益處,永恆的拯救,以及因認識祂而有的終極喜樂與滿足(羅8:28)-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管教的作用 p.283-293》

TOP

基督徒要操練去認識祂,不但包括要讀經、禱告、與其他信徒相交,還包括要在祂的受苦上與祂相交-與祂一同受苦。

我們不要忘記祂的苦難所含的這一個「為別人」的層面,因此,如果我們要藉著苦難來認識祂,就不僅僅是要經歷莫名之力量和環境的困難,我們還必須經歷因別人的罪所帶來的苦難。我們必須願意愛那些受傷卻又在傷害別人的人,雖然他們讓我們受苦。這就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十字架神學觀-我們對那一位為我們罪而背負十字架的認識程度,端視於我們自己為這個世界之不幸,以及為別人之可憐景況而背負十字架的程度。

即使在我們面對經濟的壓力、疾病對家人的蹂躪、親愛朋友的批評、所信賴之同事對自己領導的不服、政府的不公、投諸心力給別人卻受到其攻擊、所依賴之支援的撒離等狀況之時,我們仍然有理由可以喜樂。不論我們所忍受的是什麼-是從環境而來的壓力,或是因別人的罪而對我們所造成的重擔-這些操練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基督為我們受苦的含意;這樣,我們對祂認識的程度和深度,就不是讀聖經和默想等其他方法所能達到的。

受苦的操練也讓我們看到基督是以何等的溫柔和強度來愛我們。當我們經歷到主所經歷的每一個重擊,例如別人的控告、剝奪、背叛,我們就能夠說:「哦!主耶穌,現在我能更深刻地了解祢是誰,祢有多愛我,因為即使能祢能躲過這一切,祢卻仍然經歷了它們。祢是為了我和千千萬萬讓祢痛苦的人而這樣受苦,哦!主耶穌,現在我真的認識祢了。」

當我們了解到神並沒有呼召我們脫離所有的困境,祂的恩典就會開始以最深刻的方式流進我們的心中。當我們知道祂是藉著苦難來表明祂自己,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自己也願意為了別人而做一些事,例如留在福利比較少的職位,或去那些不能支付我們薪資的人群裡服務,或忍受那些不敏銳、不感恩之人所造成的痛苦。

當我們知道耶穌才是我們最高的目的時,我們生活的主要動機就不會是逃離苦難;相反地,我們會被神更深的旨意和能力所掌管。因此,天父是藉著祂兒子的榜樣在告訴我們,不要對患難感到驚訝;事實上,患難能使我們更認識祂,使我們在生活優先順序和目標上更像祂。

如果我們不是神的兒女,祂的管教就不會開始。當我的孩子覺得我太嚴格地禁止他們去做一些事的時候,就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爸爸,為什麼你不淮我們去……別人的爸爸都不在乎。」那些不管教兒女的父母在某些程度上真的是「不在乎」,而聖經說不管教的父母其實是「恨惡」他們的兒女;其中的原因是,沒有受到管教的孩子,缺乏了一些能幫助他們建立品格並免於危險的指引(利26:23-24;箴5:23;13:24;19:18)。不管教兒女的父母是在這些方面沒有盡到照顧兒女的責任,其結果會很糟糕,就彷彿是恨惡兒女一般。

而我們的神會注意要管教我們,也證明了沒有任何事的重要性是高過我們(來 12:7-9)。未曾重生的人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神會任憑他們偏行己路(羅1:24,26,28),但已經與神聯合的人的特徵,則是神會把他們引到祂的路上。在本質上,管教把我們帶進神的懷抱中,把一切屬世的雜音、渴望和紛擾,都推到背景去。藉著我們的信心-相信神的管教是出於祂的愛-他就使我們即能喪掉生命,又能得著生命。

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所以才會經歷管教;但也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所以神管教的時間是有限度的。從地上的時間來看,管教可能會持續很久,但在永恆的時鐘上,卻是一段短時間;這證明神有極大的憐憫。當我們這些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而得救的人,因存心犯罪或疏忽聖潔而踐踏了神兒子的血時,神是很有理由發出無盡的怒氣;然而祂卻為了我們的益處而小心的衡量所要給我們的管教。

(希伯來書12:11)所用的收成的比喻也應能幫助我們記住,神的耕作不會毀掉我們。有時候神為了要讓祂所珍愛的植株結出所應結的果子,而會做修剪的工作,但是祂絕不會不注意修剪的效果和目的。也因著這個原因祂並不一定都會用修剪的辨法,祂也會以供應豐富的水和養分來使我們成長。當神的糾正性的管教達到了祂所想要的成長和訓的目的時,就會在祂的憐憫中停止了。

「我不能想像救主的歡迎將是什麼樣子,哦!那一定會補滿所有懷疑的日子。親愛的家人,生活上多多親近主,減少對世界的緊黏,因為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得到帶有智慧的平安。」- Lizzie Atwater

認識祂永恆的愛,能夠幫助我們在經歷短暫的管教訓練時,心裡有平安。-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管教的作用 p.293-303》

TOP

藉著管教所培養的聖潔,能使我們對神有一個更清晰的看見。主在管教中使我們的意志降服於祂的旨意,藉此除去我們靈魂中有礙於清楚看見祂的東西;當屬地的優先事物和紛擾除去之時,祂就親自填滿我們靈魂的空缺,並成為我們的異象。當司提反被石頭打的時候,他看見天開了,神的榮耀顯現出來(徒7:55);同樣地,我們所受的管教也會使我們對神的認識更清晰。藉著祂的管教,我們可以學習從屬天的角度來看清楚祂的心和祂的手。

神管教我們的意願,顯出祂比我們自己更關心我們的成聖。我們關心的是成功,但祂關心的是聖潔;我們關心的是暫時的享樂,但祂關心的是永恆的結果。祂的作法可能會使我們懷疑祂的良善,但是聖經向我們肯定祂的信實:祂寧願冒著我們不敬重祂的危險,也不願讓我們繼續走在會傷害我們靈命的道路上。

神的管教是一個愛的行動-這個主題挑戰我們對神的信靠,再一次地顯明我們追求聖潔是需要信心的。我們靠著信心,即使經歷到神最嚴厲的管教和訓練,也能相信天父對我們的愛並沒有減少。我們藉著相信神的動機是愛而忍受管教,又藉著相信祂的美意而拒絕苦毒,並且藉著相信祂會再度接納我們而為著那些帶來管教的已知原因而悔改(羅2:4)。

神不只說祂愛我們,祂也把祂為我們所忍受的痛苦顯給我們看,好讓我們能夠相信祂的管教是一個愛的行動(來12:2)。雖然神說祂帶來痛苦是為了我們的益處,但是祂也溫柔地向我們表示,祂因祂兒子所受的苦難和祂所施行的痛苦-向我們肯定了祂的愛,並且使得祂的管教更加顯明出祂的恩典。

我們的主為了永遠地拯救我們,把刑罰的痛苦都承擔在自己身上。神管教我們和神容讓自己兒子為我們受苦,都是出自同一顆心;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時,便能肯定神對我們的持續的愛(創3:15;賽53:10;徒2:23)。出於這樣的心的管教,只會證明神對我們的關愛-祂不讓我們沉溺或追求一些會對我們造成更大傷害的事。

神的管教不僅顯示出祂的心,同時也證明我們的生命中有祂全權的手在引導(管教是最清楚的證據之一)。當我們能看見這一點的時候,就能更了解並感謝神的管教。希伯來書中有一個清楚又重複出現的主題,那就是神掌管整個受造界;因此,對於這位偉大的神竟然會來關心和處理我們個人的事(祂應該有很多其他的事要關心),我們應該會產生敬畏之心。希伯來書的作者用現在式的語法來強調說:「神……待你們如同待兒子」(來12:7),這句話顯示出宇宙的創造者和維繫者對我們的持續關愛。

當我們相信自己是因為某項特別的罪受到管教時,最能體會到管教的這個特質-管教是來自全權之神的手(當然,訓練就不一定是因為罪才有的)。在牽涉到罪的管教中,我們要認清一點,神大可以在沮喪、失望、甚至漠不關心中遠離我們,然而祂卻願意藉著管教來顯明祂的同在。

罪和撒但用謊言來欺騙我們的心說,神離我們很遠;然而祂管教的手卻宣告說,祂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我們。祂把星星安置在宇宙中,讓我們一看就知道祂與我們同在,並且祂愛我們到一個地步,以至於願意責罰我們。雖然這樣的責罰不是沒有痛苦,但因為我們逐漸知道祂了解我們的狀況,又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因此我們便在其中感到安慰,受到鼓勵,甚至會覺得驚奇。

當我們看到神的心和神的手衝破時空,以大過我們自己能力的權能來拯救我們時,神的管教(含有訓練的意義)就能在信徒的生命中帶出恩典。這一點必須要有信心的眼睛才能看得見,而當信心的眼睛真的看見時,即使管教在當時並不讓人覺得快樂,也一定不會讓人灰心,因為我們若能透過信心而看到管教只是神恩典的一面,並且它能夠更多地彰顯神的愛和祂自己,那麼管教就會在我們心裡結出公義和平安的果子。-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管教的作用 p.304-312》

TOP

我們一方面知道敬拜神是何等地重要,但另一方面卻又痛苦地感到它是何等的枯燥;我們一方面不斷的學習認識神,但另一方面卻又愈來愈不在乎祂。我們想要事奉神,和撒但爭戰,但當我們進入戰事時,卻愈來愈是縮著脖子,我們的決心愈來愈軟弱無力。我們知道自己應該為神的國度做更多的事,但這個責任卻變成了一個苦差事,神變得遙遠,而我們的愛也變得冰冷。

我們要如何尋得這樣的動機呢?使徒保羅鼓勵的話語回答了這個問題;神的憐憫能重新燃起我們事奉的渴望和力量。

(羅馬書12:12)神期望我們要做的事很多,所以我們可能會因此灰心喪志。保羅一定知道我們會有這類失望的感受,所以他在說到一切的要求之前,就先勉勵地說:「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壯(憐憫)勸你們」,要事奉神。保羅要確定我們把心放在事奉中,所以他鼓勵我們的時候,就以神愛的慈悲(憐憫)作為最高的動機。我們從自己生活的經驗中也能體會出這個動機的重要。

當我們沒有把心放在職責上的時候,就一定不會把工作做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在我們屬靈的責任上,英國牧師撒母耳˙伯頓(Samuel Bolton)曾說:「如果我們只把律法當成是神給我們的命令,就不會樂意地去行神的旨意。雖然我們可能會認為,為了神的榮耀和天國,行出我們的責任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卻不會在其中感到歡喜。」這樣,只有順服而沒有喜樂的必然結果,就是逐漸失去聖潔。

如果我們工作的老闆是一個怎麼都不會滿意的人,不論我們如何努力似乎永遠都不夠好,那麼結果就會是我們在接每一項新的計劃時,都會感到恐懼、害怕,有很多問題,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這樣的老闆會使我們保持一段時間的警覺,但最終我們就會倦怠、心硬,或盡量避免見他。而且我們也不會把工作做好,因為我們對工作或對分派工作的老闆都沒有心。神不要我們這樣的事奉祂或為祂作工,祂說:「你們要事奉我,但不要因為我的忿怒或你的羞恥,而是要因為我的憐憫。」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約一3:1)這個憐憫應該要充滿我們的視線,擋住所有其他的事奉動機,以至於我們的心充滿我們的視線,擋住所有其他的事奉動機,以至於我們的心充滿感恩,渴望去照著祂的旨意行。如果我們不是因著感恩而去事奉或為神作工,那麼我們就沒有真的認識祂,也沒有真的明白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這樣,因為沒有存著一顆感謝基督犠牲之愛的心,我們的責任就會變成只是一種苦工,而我們的神也會變成一個永不滿意的老闆。因此保羅在一開始就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為了我們屬靈的健康,我們必須認罪,承認自己很難完全看見神的憐憫。大家都在教會很久了,都知道基督徒的行為應該如何,都遵守同一套行為準則,例如大部份的人都對配偶很忠實,不會過度吸菸、喝酒,在一起的時候也都很有禮貌,不會說褻瀆或不敬的話。從外表上看,所有一切都蠻不錯的。

他們的問題不是不遵守自己行為準則,或不知道聖經的內容;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帶自己的聖經上教會,有些人的聖經知識甚至會讓我感到羞愧。但讓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些有宗教習慣又認識神的人,竟會如此的苦毒、受罪咎所縛、沮喪、冷漠、無法忍受新基督徒的過犯。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終於發現其中的問題(我們當牧師的人有時也會這麼要命地愚鈍)。以前我告訴大家,要除去在神面前的罪咎和確保神的祝福,方法是要改變行為-但這代表什麼意義?如果改變行為就能除去罪咎,那麼他們所要信靠的對象是誰?誰能除去他們的罪咎?是他們自己!

我所做的事,是強迫他們問自己:「我要做什麼才能讓這位易怒、總不滿意、會報復的神,和我有個好關係呢?」難怪他們的信心不會長大成熟,因為他們的信心是放在自己所做的那些修補與神關係的努力上。

是我造成他們看不見神的憐憫。我鼓勵他們去尋找塗抹罪咎的地方,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十字架上,然而只有基督才能除去我們的罪咎。因為我讓人以為他們能做什麼好事來使自己與神有正確的關係。雖然那些聽從我話的人,在生活上做了一些改變,為的是要得到我的讚許和確保神對他們的愛,但其實他們在屬靈上是離神更遠了,比在我還沒有「牧養」他們以前,離神更遠。

當我們不再看見神的憐憫時,神的恩典就遠離了,而是一種要靠著人的工作來得到公義的思想,就立刻取而代之,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過去所說的話,是叫人要靠著把自己變得夠好來得到神的接納,然而沒有一個人能夠好得達到這位完全聖潔之神的標準,而每個人心裡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會如此心硬、苦毒、冷漠。我的教導是多麼愚昧啊!我竟然會教導他們說,只要他們做的對,與神的關係就會對。

我向他們所描繪出來的神,是一位古怪又殘酷的神!這樣的教導-神的愛取決於他們的好不好-否認了神的恩典,也使得人變成不成熟,不能寛容別人的基督徒。他們用自己所做的來衡量自己的聖潔,如此一來,還有什麼方法會比指出別人的過犯更能顯出自己的公義呢?如果我教會的會友態度很差,對於與信仰有關的事物失去興趣,我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因為是我遮蔽了神的憐憫。

如果一個小孩子順服父母是因為害怕他們拒絕他,不再愛他,那麼他將來會怎麼樣?他可能在小的時候會順服父母,但是他的傷疤會存留一生之久。

有一個少女的媽媽買了一個新的頭髮吹風機給她,但是在她給女兒這個禮物的時候說:「我和你爸爸放棄了很多東西才能讓你享受這個新玩意。」這位少女後來說,當時她只想把那個新的吹風機丟在窗戶外面,因為她知道,以後每次使用它的時候,都必須面對父母犠牲的罪咎。當然,她沒有把吹風機丟到窗戶外面,否則就會讓母親很傷心,帶來另一回合的罪咎感;結果她不是丟掉吹風機,而是把長頭髮剪掉!他為了除去罪咎感,就做了她覺得必須做的事:懲罰自己。

很多基督徒也在做同樣的事:他們用懲罰自己來除去罪咎。他們認為,牧師的工作就是用聖經的責備和定罪來打擊他們,而他們的工作就是接受;他們認為神要求他們有罪咎感,作為悔過的方式,這樣神才會重新愛他們。因此,他們不想否認自己的罪咎,而想用沮喪和自恨作為禮物獻給神,好使神能平息怒氣。

這種想要有罪咎感的根源來自一種信念,就是認為只要我們覺得自己很糟,背負懊悔很久,就能贏得神的恩典。聖經上並沒有說我們的罪咎感或想要補償的自責,會讓我們與神有一個正確的關係;祂不希望我們陷入絕望,祂乃是那位叫我們抬起頭來的神(詩3:3)

儘管我們的動機是好的,想要用我們的消沈或操練得到神的眷顧,但我們卻會發現,雖然我們愈來愈想盡辨法得到神的喜悅,我們卻愈來愈不愛這位很不容易滿意的神,最終我們會感到一切都沒有意義,於是就變得心硬、苦毒、充滿懷疑、喜歡論斷、或喪失信心和希望。

如果我們想要做一些彌補的事來消除我們的罪咎-這是惟有基督才能做的事-那麼我們就會失去正確地愛祂和事奉祂的能力。神不要我們用懲罰自己的方法來消除罪咎,祂消除我們罪咎的方法,是把懲罰加在祂兒子的身上。神不是把祂的國度建立在我們的痛苦上面,而是把它建立在祂的憐憫上。-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神的憐憫與事奉 p.316-331》

TOP

因神的恩慈所激勵的悔改,才能夠真正地改變生命(羅2:4);有神的愛激勵我們,我們才會照著祂的旨意行(林後5:14;多2:11-12)。如果我們沒有看到神已在十字架上給了我們自由,免除我們所有的罪咎,我們就不會感受到喜樂是我們服事祂的力量。因此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帶領我們靠近十字架的懊悔是出於神的,但是在十字架下悔改之後還有自責,則是出於撒但的。

如果我們因害怕而癱瘓不動,被強烈的懊悔所打倒,被不斷的罪咎、痛苦和悲痛所重壓,那麼我們就不能運用這個力量;因此神要我們把所有的罪和罪咎都帶到十字架那裏放下來,然後,神要我們站起來,抬起頭來,歡喜快樂地活在祂的赦免中,並且有力地事奉祂和為我們在事奉神的時候,背負著強烈的罪咎。

當我們事奉神的時候,如果我們是因為「回應」祂對我們的接納,而不是因為要「得到」祂的接納,那麼我們的事奉就能持久,我們就能在祂的憐憫中歡然事奉。

神學家巴刻(J.I.Packer)曾解釋說:「把一匹馬拉進屋子並無法讓它變成人,同樣的,把一個尋求個人利益的人帶進教會,也不會因此就把他變成一名基督徒,而出於這種動機來從事基督教日常活動的人,也不能被冠以聖潔之名。我從救恩的計劃中學習到,在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中,激勵基督徒作工的真正動力,不是想要獲得個人的利益,而是(而且必須是)一顆感恩的心。」

因此基督徒們要問問自己,我們的動機是對神的愛與憐憫的感恩,還是只是想要藉著努力來贏得這些。神無條件的赦免並沒有改變基督徒事奉的規矩,但它改變了我們的動機;規矩沒有改變,但動機有改變。我們如此肯定神的大憐憫,是否反而可能使人犯罪,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更加濫用神的憐憫?是有此可能,但至少有兩個屬靈原則是在警告基督徒不要濫用神的憐憫;一個是神會管教,另一個是濫用神的憐憫的人對神的恩典會沒有確據。

神不會為了要祂兒女補償所犯的罪,而用苦難來懲罰他們,因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為祂兒女所有的罪受了刑罰-包括過去、現在、將來的罪。雖然神仍然會對不信者傾倒祂對罪的忿怒,但祂卻不會這樣對祂的兒女;然而祂會管教他們,但這愛的管教在屬靈上絕對不會帶來傷害,反而會因著使他們不舒服、失利和有真實的痛苦,來幫助他們悔罪、遠離危害、加強未來抵擋罪的力量。

祂對我們過犯所表達的忿怒,是關心我們所造成的自我傷害,而不是因為我們讓祂生氣。即使祂讓我們在最嚴厲的管教中掙扎,祂還是愛我們的,祂的愛沒有減少一點點;祂還是歡喜地稱我們是祂的兒女,為我們被罪所蹂躝的生命而悲傷。

其次,神的憐憫能夠成為我們犯罪的藉口嗎?神的話警告我們,濫用祂憐憫的人,對祂的恩典沒有確據。雖然神的憐憫不會因人在行為或態度上的因素而改變(雅1:17),但是當我們偏行己路時,我們對於自己是否能仍活在祂的憐憫之中,就會沒有確據;相反地,如果我們的心真正地渴望神,就是單憑這種渴望,我們也能肯定神一定會以憐憫待我們,即使我們有許多失敗(羅8:5-7)。

當我們犯罪的時候,我們與神的關係中有什麼事真的會改變,而有什麼事是不會改變的 - 因我們犯罪而改變的事:『我們與祂的交通;我們經歷祂的祝福;我們對祂愛的確據;祂以我們的行為為樂;祂的管教;我們的罪咎感』。即使我們犯罪也不會改變的事:『神兒子的名分;祂渴望我們的幸福;祂對我們的實際感情;祂對我們的愛;我們永恆的命運;我們永恆的安全』。

從我們會怎樣說完這句話,就能顯示出我們的神學觀:「不要再做那件事了,否則神會……」我們接下來的話會顯示出我們是相信神的愛不會改變,還是相信神的愛是有條件的;而在這一點上的觀念,會決定我們是否活在喜樂中,還是活在恐懼中;我們的事奉是甘心樂意的,還是勉強上陣的。

賀雷修斯·波納(Horatius Bomar)曾寫道:「恐懼不會帶來真正的順服,焦慮不會帶來能夠達成聖潔的果子。我們若不能確定神的接納,就不能除去我們的私慾,或改正我們彎曲悖逆的意志。但十字架上白白的赦罪之恩,能夠根除我們的罪,使他的枝葉枯乾;而惟有這種肯定的愛、赦免的愛,才能做到這一點。」

在神不變的深愛中,我們感謝祂的恩典,而這個感恩的心使得我們的事奉很豐富、很甜美、也很尊榮祂。神對我們的要求有時會讓我們落入類似這樣的思想中:「我想要幫忙,但我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有沒有能力去做;我不覺得自己夠強或夠好到可以去為神的國度做事。」

因為我們要做好神的工作,不能只有心願而己;我們還要有力量做到底,有資源可以來完成。保羅告訴我們,要如何同時獲得這兩者,那就是專注在神的憐憫上;神的憐憫具有我們所需要的力量,它不但能鼓勵我們事奉所需要的動機,也能賜給我們事奉所需要的能力。

神的憐憫帶出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神是幫助我們的(羅8:31);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錯誤和軟弱時,神那不斷支持我們的憐憫,就會成為我們力量的源頭。

如果神真的在我們跌倒時離開,讓我們留在孤單和羞恥中,那麼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還要在站起來了。然而我們的神曾應許永不撇棄我們(來13:5),這樣的鼓勵使我們能夠從罪咎所造成的癱瘓中站起來,成為神國度爭戰中有活力的戰士!

在愛中有一種力量,是罪咎所不能仿造的;在憐憫中有一種能力,是恐嚇所不能動搖的。人對於無條件之支持的體認,能釋放出他的能力。

我們神的憐憫也能夠給我們力量,而且我們的神還不只是為我們加油而己,祂乃是為我們死;祂親自來到我們與失敗軟弱競賽的地方,為得是讓我們能夠脫離屬靈上的綑綁,如今祂坐在父神的右邊為我們祈求,即使我們失敗了祂也不會改變(羅8:34)。「代求」和「加油」不太一樣;「代求」清楚地指出了我們有一位穩健的辯護者。

當基督徒能肯定神的支持時,就會得到屬靈的力量。我們必須因祂的本質而敬畏祂,但不應該懷疑祂對我們的關愛。神不會傷害己經披戴祂兒子之公義的人,而是會因此愛他們,就像愛祂兒子那樣。具有屬靈活力和持續力的事奉,是源自一顆歌唱的心:「我永遠屬祂,祂也永遠屬我。祂愛我,永遠不會讓我離開祂的手掌心。神的憐憫擁抱我,雖然我可能會不再抓緊祂,但我的神絕不會鬆手放我走。」-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神的憐憫與事奉p.332-346》

TOP

對於那些經歷過大失敗或陷在大罪裏的人來說,神的這個好消息-祂不用我們的宗教表現來衡量我們的價值-會帶給他們很大的鼓勵,但是無條件的愛也有它不太吸引人的一面,那就是它也會把順服的價值降低了。

恩典給予神兒女的價值,與他們自己任何的功德都無關;但是神卻會使用我們的順服,來促成我們的益處和祂的榮耀。神藉著我們所完成的事,而在我們生命中達成祂聖潔的目的,賜給我們在地上暫時性的祝福,而且,最重要的是,滿足我們被聖靈所激起的渴望-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尊崇神(申6:5;太22:37)。

我們藉著盡力事奉祂,就能從祂對我們的反應中,更多認識到祂的良善、公平、憐憫和真理。雖然神重視我們的義,但這並不會改變祂愛我們的程度,也不表示我們可以藉之贏得祂的愛;然而神對我們善行的認可和賞賜,卻表示出祂看重我們在模成祂樣式上的努力,並藉此表達出祂尊崇自己的榮耀,也在我們心中培養出對祂聖潔之美的讚賞。神在恩典中激勵並賜能力使我們行義,而祂又在恩典中因我們所行的義而賜福給我們。

當我們知道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有永恆的重要性,並且是屬天計劃中的一部份,也是我們永遠的保障,那麼我們就會受到鼓舞,不把將會消逝的賞賜當作主要的目的去事奉祂。

那些被神的靈所更新和重塑過的人,他們心中對於要完成之神目的的愛,超過所有的一切,即使是需要付上自己的快樂、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

因為要完成神的目的,可能會需要我們放棄地上的利益,所以我們不能把暫時性的獎賞當成是順服神的主要動機。如果基督徒總是把收到物質性的祝福當作是順服神的補償,那麼我們幾乎就不能分辨順服神是我們的責任,還是對神的賄賂了;如此基督信仰就變成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有的交易系統。

所有人類的成就都有一個暫時性的本質,但與此相反的,聖經卻宣告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那就是我們的義行。這是怎麼回事呢?

神賜福的方式之一,是讓一個人的義行在他家中產生漣漪般的效應。以敬虔為根基而建立的家,比世界所能提供的保障更為穩固。

令人震驚的是,神不只應許這個遺產可以留到幾代,祂更應許我們的義行所產生的影響可以存到永遠一直到千萬代!這是一個極大的恩典,祂要將人力所不能達成的屬天之福賜給人。這個恩典應該會激勵我們要聖潔,即使我們是在艱難的環境下,或是在神的祝福不明顯的情況下。

神也藉著這項應許-使用我們的義行來影響後代,並保障我們的家庭-來幫助我們設定生活上的優先順序。

每一個在工作上擔負責任的人都知道,工作迫切地的需要我們的注意力,但神卻要我們用永恆的後果來衡量,是要陪孩子多玩幾分鐘,還是要花時間多想幾個讓客戶高興的方法,或多出差幾天好被公司誇讚或多賺點外快。這個恩典-我們的義行會產生永恆的影響-召喚我們要好好反省和悔改,我們是否把家庭的優先順序放在個人的名利慾望之上。

神應許我們的義行會有永遠的影響,這己經令人印象很深刻了,但這還不是最棒的,也不是最奧祕的部份,因為詩篇作者不但說到我們的義行所產生的影響能存到永遠,他還說我們的義行的本身也能存到永遠。

我們的義行本身-不論它對我們有多不重要-實際上都是神永恆計劃中的一部份。知道這件事應該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命之重要性的觀點,也會革命性地幫助我們看到什麼才是值得我們努力的。

究竟我們那些沒被人注意到,甚至被誤解的最小的仁慈行動,或是最大的勇敢行動,是如何配合進神永恆的計劃,我們無從得知,那是屬天的一部份,但我們要在信心中如此生活和行動,因為神就是這樣應許的。這個恩典-神使我們的義行比我們去那些世界上沒有人注意的地上事奉,或是在那些沒有人在乎的地方奉獻自己。

認識到我們的行動有永恆的意義,使我們能夠更多地為著屬天的果效而生活,而不是為著地上的讚許而生活。安慰一個在街上哭的孩子、控制不說一句在怒中的氣話、願意為了誠實正直而失去一筆生意、不發怨言地去做洗碗和換尿布等日常瑣碎的工作、微笑地面對一個算錯帳的收銀員等等,每一個沒有被注意到義行都會存到永遠,因此之故,都值得我們努力去做。

當我們用聖經的眼光來看世界時,我們就會知道,如果自己的每一天和每一刻都是為著永恆而活,那麼沒有一個善行或義行是沒有果效的,也沒有一個犠牲是徒然的(林前15:8)。信心的生活讓我們擁抱著這個神的應許,使我們持續著喜樂地生活,因為知道我們的努力和犠牲不會逃過祂的眼睛,祂會將它們都存到永遠。

假設我們開車時碰到一個忿怒的司機,突然超車到我們前面,影響我們繼續前進,而我們的反應是在仁慈中不回應他,只是笑一笑,心知我們在那時刻的節制能夠產生存到永遠的義。我們也可以輕鬆地笑一下,心裡對自己說:「這個司機佔我便宜,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我所做的不回應卻是永恆的。」如此,主所賜的喜樂就會再度成為我們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繼續有活潑的順服。我們不僅在開車那個短暫的時刻需要有這種力量,並且當我們在面對家庭暴力幾個月中、在面對不知感恩之老闆的長時期中、在面對一生之久的疾病時、在面對其他無法解釋的苦難時,都需要有這個力量;因為若沒有這個存到永遠的應許,這一切就毫無意義。-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存到永遠的工作p.360-372》

TOP

屬靈的透視不僅能幫助我們看到暫時或為永恆而經營生活的差別,它也能幫助我們分辨出神永恆所寶貴的是什麼或是什麼樣的人。在詩篇 112:6 中,文字又再次轉折,作者第二次說到什麼是會存到永遠的,那就是義人自己會被記念直到永遠。這個應許真安慰人,我們個人竟會永遠被紀念,這和前面神給我們的肯定 - 『我們的義行會存到永遠』,同樣地讓人覺得不可思義。

神應許,祂不會忘記我,祂比任何人都認識我。最容易記住神永遠記念我們的時刻,可能就是當我們失去自以為能使我們看起來很重要的東西之時;或是當我們得到它了,卻發現它的虛空 - 原來它不像世界所描述的那麼榮耀。

人生是虛空且有隱患的,詩篇112篇的作者卻應許說,義人會永遠被紀念。雖然這個世界不能保證一定會繼續尊敬、讚揚、記得我們,但是神卻要用這個令人驚訝的忠誠來對待我們;祂要永遠記念我們。這句經文的原文直譯是:「義人要成為一個紀念碑,直到永遠」;神要為義人立一個屬天的紀念碑,讓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來尊崇我們。

對義人來說,這就夠了:神會記念我們。需要朋友、親人會忘記我們,雖然我們的名字會漸褪、縮小,但神永遠把我們放在心上,視為珍寶。我們可能為一個公司效力三十年,但在我們才離開三星期之後,它就彷彿我們從來沒在那裏待過一樣;然而神卻不然,祂會因我們而永遠喜樂。有些人在養老院裡無奈地漸漸衰老,兒女從來沒有來過,朋友一個個地逝去,但是神卻沒有忘記他們。神留著一本義人的永遠紀念冊,並且祂從天上給我們這樣的保證:我會記得你,永遠不會忘記你。

當我們有把握神會記念我們,就能使我們在地上有勇氣為了屬天的目的而活。因為神會把我們的名字記在祂的冊子上,所以我們就不必精打細算什麼才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尊榮和地位,也不必害怕一個失敗就會使我們失去天上的榮耀;我們就可以以憐憫和恩慈對待別人,愛那些不可愛的人,白白地借貸給別人,行事為人有公義(詩112:4-5)。

我們必須在信心中安息,不論我們有什麼樣的壓力或失敗,都要相信我們不需要害怕失去真正的重要性,因為神已經應許絕對不會忘記我們,我們是這個宇宙永遠的王所珍愛的,我們的名字被寫在祂的冊子上,被祂所記念,這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將它抹擦掉。-Bryan Chapell《成聖靠恩典:存到永遠的工作 p.372-377》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