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參、「道成肉身」:造物主成為受造的人


神學的基本態度


華人教會的辯論,基督的人性是否受造?


例:「我與父原為一」 (約十30)

  • 型態論(modalism)?

    • 有位老牧師,是台灣兩位老牧最出名的之一,他很有影響力,但沒有讀過神學,有一次他去講約翰福音,「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 10:30),他就說:「原本是同一的,所以是後來分裂成為三個」。

    • 「我不在乎大公會議怎麼說,我只在乎聖經怎麼說!」:信徒皆祭司 & 大公教會正統的錯誤對立

  • 「我與父原為一」 ἐγὼ καὶ ὁ πατὴρ ἕν ἐσμεν(現在主動直說語氣第一人稱複數):學術與信仰的錯誤對立

    • 我與父「就是一」:這不是過去式 ,而是恆常的時態,父與子永遠是一。


大公教會正統: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 毫不理會教會的教導,以驕傲的態度讀聖經,最終必會成為異端。

  • (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若我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二千年歷代信徒所建立信經、信條,在他們的亮光中一同領受聖經)

  • 解經是要學習的,不是在真空裡解經。

  • 自己讀經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所讀的乃是眾聖徒所讀的同一本聖經。


當你的解經偏離教會正統時,有沒有可能你是對的,而大公教會是錯的?

  • 有可能?

    • 這可能就與眼睛自然進化來的可能一樣大(可能性近乎零)


你的解經偏離教會正統時,怎麼辦?

  • 如果是如此,首先我應該問自己,我有沒有正確理解人家其實在說什麼?他們的根據在哪裡?

  • 如果明也不明白,就認定別人是錯的話,那這人很可能不只是在神學上錯誤,可能他們的為人也是這樣。這樣的人不是好的牧師,一個好的聖經神學家(解經),需要先成為一個好的系統神學家(教義),之前也必先需要成為一個好的歷史神學家(歷史上的教義發展)。

    • 『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 (雅各書 1:19-20)』

  • 我在歷代聖徒當中,明白了他們對聖經的了解後,我們才能成為聖經的神學家。

  • 要先覺得是自己錯了,而不是別人先錯。

  • 我們需有謙虛受教的心。


華人教會流行誤區:「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學者只會說『這個神學家說你是誰、那個神學家說你是誰』,耶穌不要聽這些。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參太十六)

  • 斷章取義的解經,忽略17-19:耶穌不在乎「你說祂是誰」,耶穌在乎的是「你們說祂是誰」:你說的,是否符合教會的認信?

    •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 16:17-19)』

  • 彼得(當時)的認信 = 1/2教會正統     


耶穌先論道(祂是神),才來論肉身(祂要受死)。

  • 教會的認信 = 彼得的認信+ 21-23 節

    •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 16:21-23)』

    • 彼得那個「勸」耶穌,其實是「責備」祂,因為他的觀念是「神不能死的」,但耶穌是神,又說自己要死,所以彼得等同在罵祂是異端

    • 正確的認識基督論是有多麼的重要

  • 基督不在乎你說祂是誰,而是在乎你說的是否正確的教會認信。


反學術的誤區:

  • 學者必須避免的陷阱:「學而不思則罔」(罔:沒有用)

    • 我們若只是把別人的思想學習、記憶,那只是吸收而不思想,那我們所學的都是沒有用。

  • 眾人必須避免的致命陷阱:「思而不學則殆」(殆:危險、致命,害人害己)

    • 反學術者

    • 有一些人,自己腦袋想一堆,但他們不喜歡去學習,這樣的人就危險了,因為這樣的人在信仰上是致命的,是會害人害己的。

    • 把自己變異端,把教會變異端。

    • 醫生尚且不可(否則就是庸醫或騙子),但我們說的不單只是身體的害!


金庸:「韋小寶不學有術…」

  • 不學無術 = 沒用

  • 學而無術 = 浪費

  • 不學有術 = 孔子謂之「殆」


「學術」應當是要「學而有術」

  • 為信仰服務的學術神學:大公教會怎麼說(歷史神學)?聖經怎麼說(聖經神學)?我的信心如何達到理解(系統神學)?

  • 學術應為信仰服務

  • 學術神學

  • 既不可將學術成就或學術偶像化,亦不可輕看學術



※ 英國人論 Scholar,就要有學術成就。

TOP

大公教會的基本立場


迦克敦信經:神人二性的聯合「不可分離,不可分割,不可相混,不可改變」

  • 「不可改變」:神性不會變人性、人性不會變神性,因此駁斥人性變質論(Actistetae)(一種 Eutychianism:基督人性被神性吞噬,或基督人性與我們的人性不同)聲稱「基督人性非受造」的異端


第五次大公會議:俄利根「基督靈魂先存論」被定為異端

  • “If anyone says or thinks that the soul of the Lord pre-existed and was united with God the Word before the Incarna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Virgin, let him be anathema.”

  • 「若任何人聲稱或認為主的靈魂是先存的,並在道成肉身、童女懷孕前就已與神的道聯合,他就該受咒詛。」


門諾·西門(Menno Simons)「基督屬天的身體」一說,被定為異端

  • 基督的身體是從天而來的,而不是被造的。

  • 門諾會否認這種講法,不致成為異端,很好的見證。

    • 沒有絕對化人倫關係,沒有因他是領袖就當他是對的。


基督受造與否,在大公教會中很明顯有了立場。


比利時信條 19條

  • “Christ’s human nature has not lost its properties but continues to have those of a creature—it has a beginning of days;  it is of a finite nature and retains all that belongs to a real body. And even though he, by his resurrection, gave it immortality, that nonetheless did not change the reality of his human nature; for our salvation and resurrection depend also on the reality of his body.”(Belgic Confession, 19)

  • 我們相信聖子的位格與他的人性絕對地連結;所以並非是兩個神的兒子,也不是兩個位格,乃是二性合于單一的位格;然而二性分清。因此神性總是非被造,無生之始,無命之終,充滿天地;所以也有他的人性並未失去其屬性,既為有限,就具有真實肉體的一切屬性。雖然由於復活,有了不朽之性,然而他仍未改變他人性的實際性;為了我們的救恩與復活也要靠他的肉身。但此二性是如此密切地連系於一個位格,所以是不會分開的,就是死也不能使之分開。因此當他死的時候,他將真正屬人的靈魂,離開了肉體交在父神的手中。同時他的神性總是與人性同在,縱然當他躺臥在墳墓中的時候,神性仍與他同在,正如他在嬰兒時期,雖然一時不能顯明,但他是神。因此我們基督是真神與真人,就是藉著他的大能勝過死亡的神:也是真人,他按著我們肉體的軟弱為我們死的真人。


後面的一段是針對路德宗的。

In turn, Lutheran theologians charged the Reformed with Nestorianism, the heresy that teaches the full separation of Christ’s two natures between which there is no communication whatsoever, and labeled the Reformed rejection of the genus maiesticum as the “Calvinistic extra” (extra Calvinisticum).

TOP

Q&A :


問:比利時信條指出,基督復活之後,人性沒有改變,那人性存在有什意義?


答:是人的本質沒有改變,不過他作為人,已從能朽壞變為不朽壞了。我們的救恩以及復活,都取於他身體的個實質性。


問:『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約翰福音 1:1)』『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福音 1:14)』是否證明人性是有開始


答:這句話是指「基督的人性是從沒有變成有」的。


問:基督的人性是按照自己的旨意外加的是什麼意思?



答:聖子不需成為人,不需要有人性,在永恆中間



(聖子披載着肉身)

TOP

基督的人性:是受造還是非受造?

  • 按人性說,他是受造者


我們要問的是,他是否受造,對我們的實際之中有什麼影響?


聖子成為受造者:上帝論與救贖論上的必要性


對於上帝論上的重要性,如溥偉恩(Vern Poythress) 所言:

  • “God always exists. He exists always as the trinitarian God, in three persons,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 神永遠存在,永遠是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

  •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came into being. It did not come into being by itself, but God made it. He made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in an initial act of creation (Gen. 1:1).”

    • 宇宙中的一切都因上帝創造而存在

  • “So God is the Creator, and everything he made is a creature. That is why we speak of the Creator-creature distinction.”

    • 神是創造者,所造的都是受造物

  • “God is eternal, while each creature is not eternal, but came into being when God created it.”

    • 神永恆,受造物非永恆

  • “There is no third “kind” of thing: that is, something that is not God and is not created (because something not created would be self-existent [depending only on itself and not on God] and would thus be a kind of god in addition to the true God).”

    • 非創造者也非受造物的東西並不存在。


論及基督受造之人性對於救贖論的必要性,約翰歐文(John Owen)提出(Carl Trueman傳述):

  • “Christ’s human nature, as a creature, will be obliged to God as creator even in the eschaton, a point he [Owen] suppor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properties which will never involve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of self-existent deity to Christ’s humanity… Indeed, as Owen elaborates upon the saving efficacy of Christ’s mediation, he is very clear that the terms of Christ’s penal work on the cross are set by the Creator-creature framework as covenantally established in Genesis 1-3.” (Carl Trueman, John Owen, Reformed Catholic, Renaissance Man, 112).

    • 耶穌基督在新天新地,站在造物主前,都是一個受造的人。

    • 背後的架構是造物主與受造者的區別。

    • 「行為之約」

      • 積極的活出仁義聖潔,不是消極的不犯罪而已。

      • 假如亞當活出神所要求的義(不犯罪、順服神、愛人如己),他就可以有永生;若不能,就要滅亡。

      • 羅馬書5章

        • 『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 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嗎?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馬書 5:12-19)』



TOP

基督人性受造與否


「基督人性永恆先存」之說在華人教會非常普遍,且歷史悠久(例:賈玉銘)

辯:「聖經從未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


有人會用希伯來書講到:『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伯來書 10:5)』,但這裡的釋經有相榷。

答1:聖經從未說creatio ex nihilo(從無創造天地萬有)

答2:聖經從未以「三位一體」的術語形容上帝

  • 聖經沒有這詞語,不代表我們不能使用這詞,只要我們的概念與聖經所要表達的相同

答3:聖經從未明文支持或反對嬰兒洗


辯:「我們不能接受說基督的位格有任何受造的部份」

答:迦克敦正統:

  • 「聯合」(Henosis)vs. 「一部份」:基督的神人二性不是祂位格當中的兩個部份──不是「部份-部份」(pars-pars)──而是「完全-完全」(totus-totus)

    • 一部份的這觀點,是嚴重的違反聖經的教導

    • 一位的基督「完全是神」,「完全是人」,不是一部份是人,一部份是神,這個「一部份」的說法是異端,不是正統教導

  • 「相通」(communicatio)

    • 基督的人性連於祂的位格,與一部份的所謂聯合是不一樣的

    • 兩性的關係,是相通、相連的關係

    • 我們可以從聖父、聖子、聖靈的來理解

      • 不是上帝的三個部份,而是三個位格

      • 另一方面,見到聖子就等於見到聖父

        • 『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約翰福音 14:9)』

  • 不可磨滅的區別(abiding distinction)


虛己(Kenosis)

  • 祂的人性乃是「聯於」祂完整的位格,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

  • 不同於三位一體的是,基督的人性乃祂在道成肉身時所「取」(assume)的,並「聯於」祂的位格(union by assumption),但並非祂位格的「一部份」;

  • 因此祂的「虛己」(腓二7)並非祂把自己神性倒空,或減少自己的神性(not kenosis by subtraction)。

  • 而是「增添」了人性、「增添」了奴僕的樣式(kenosis by addition)。


「虛己」的問題。

  • 區利羅(Cyril of Alexandria):

  • Kenosis by addition: “We must not think that he who descended into the limitation of manhood for our sake lost his inherent radiance and that transcendence that comes from his nature. No, he had this divine fullness even in the emptiness of our condition, and he enjoyed the highest eminence in humility, and held what belongs to him by nature (that is, to be worshipped by all) as a gift because of his humanity. In this way we will not introduce any new or recent god among angels and men, one that holds the glory of the Godhead not essentially within his own being, but as something added on from outside, and as if only by the will of God the Father” (On the Unity of Christ, 122-23)

  • 我們不能以為耶穌降卑來到世上,祂就失去了原本的光輝及祂的超越性。就連祂降卑與我們一樣,如此被倒空的處境,祂仍擁有完整的上帝屬性。祂完完整整的是聖子,就連降卑之時,也擁有最高的榮耀。

  • 當我們這樣理解基督的降卑、虛己時,我們就了解基督同時是擁有神人二性,祂不會因為有了人性,就變了第二個神(次等神、小神念)那樣。

  • 基督的人性後來增添的。

  • 我們若說基督的人性是永存的、是聖子位格的一部份,那麼我們就會是在說聖子位格是會改變的。因為這意味著:基督的虛己使祂的人性起了變化。

    • 若我們是說基督的人性是一部份,那麼豈也不是說祂的人性不過是肉體?

    • 幻影說(Docetism),基督的肉體只是一個幻影。

  • 基督的人性不是減少了神性,而是增添了人性的軟弱

    • 這樣就不會造成基督的位格是會改變的異端當中


否認人性受造的人,他們不懂得自己這樣會落入很嚴重的異端當中。

TOP

「道成了肉身」:正統的解釋


這是整本聖經當中最為重要的核心教義之一 (Incarnation christianity)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 1:14)』


Καὶ ὁ λόγος 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 (約翰福音 1:14)


  • sarx(Strong Number G4561) vs. soma(Strong Number G4983) :亞他拿修(Athanasius)謂「道成肉身」= 「道成為人」(許多華人信徒認為,『道成肉身』是指基督非受造的人性取了物質身體,進入這世界)

  • 「道」,原文是「Logos」,這不是是希臘哲學用語如此簡單,主要的含意是出自當時的猶太新教

    • 道「Logos」本來沒有人的屬性,但後來變成了人。

  • 亞歷山大派的克萊門特(Clement of Alexandria) 和 俄利根(Origen)

  • 他們提出Logos 與聖父同為永恆者

  • clement有 嗣子論Adoptionism 的傾向

    • 聖子是次等的神,聖父才是最高的神。

  • egeneto:本來沒有,後來變成有;但道如何「變成」人呢?亞他拿修:「Logos乃是成為人,而非進入人。」(迦克敦正統的enhypostasia) 「聖子造了基督的人性」。道成肉身之後,道的人性是在道的「位格」之內。

    • enhypostasia:聖子的人性在聖子的位格之內,因此聖子的人性沒有獨立的位格。

    • anhypostasia


  • 我們不可以用現代心理學personhood去理解位格


『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伯來書 10:5)』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 11:3)』


  • 希伯來書 10:5 中的「預備」,與希伯來書 11:3 中的「造成」在原文中是同義詞。

    • 都是從「不是」變成「是」

    • 區利羅:Logos asarkos 變成 Logos ensarkos(在肉身裏的道)

      • 祂的人性在祂的位格之內,而不是道(神性)住進了人裡面



  • 亞他拿修:道並未「變成」人,而是「取了」人性

    • 道成肉身,並沒有對聖子造成任何的變化。

    • 道本身並沒有改變:

      • 榮耀的上帝一點都沒有改變。

      • 祂是榮耀再加上卑微,而不是榮耀的變成了卑微的,然後失去了榮耀

  •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立比書 2:5-11)』

    • 如果身虛己代表把神性都倒空,那聖子還是聖子嗎?

    • 馬丁路德論兩種義(Two kind of righteousness)

      • 基督的義歸算給我們。

      • 以基督的心為心,行出基督的義(腓立比書2)

      • 是指著人性說的。


  • 奧古斯丁:用「屬性相通」 解釋「虛己」

  • 利奧一世(Leo I)整合正統教父,建立「道成肉身」的教義系統

  • 「基督位格乃聖子永恆自存的位格;基督人性納入聖子位格;基督人性受造而非永恆,但聖子乃是造物主;基督神性不消除祂的人性,祂人性也不能消除祂的神性;基督神人二性有不可磨滅的區別,但二者的聯合是不可分離或切割的;基督只有一個位格,而祂的人性又不可分離地聯於祂的位格,因此祂在人性中所經歷的一切,在『屬性相通』的意義上也是祂整個位格所經歷的。」(摘自《大公教會正統論基督人性受造》曾劭愷,頁6,引自J.N.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Lodon: Continuum, 1977), 335-338)

  • Homoousios(同質說)與救贖的功效

    • 基督若非受造者,就不能擔當受造者的罪,在祭祀及盟約上也不能代表受造的人

    • 基督的死是祂作為與我們相同的人替我們死。

TOP

主張基督人性永恆的人對我們質疑


因為我們不能崇拜受造者?所以基督一定不是受造者?


辯:根據聖經教導,我們不能敬拜受造物,而耶穌基督是當受敬拜的,因此祂的人性就不是受造的。


答1:異端亞波里拿留(Apollinaris):基督的人性,只有物質的身體,沒有理性的靈魂;基督的位格,只有神的意志,沒有人的意志。原因之一:如果基督有受造的靈魂,那麼我們在敬拜基督的時候,就是在敬拜受造物。


答2: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問,耶穌是以受造者還是造物主的身份獻祭?誠然,受造物不可以受敬拜,但難道造物主就可成為敬拜者?如果基督是以造物主的身份敬拜父,豈不等於祂是一位次等的神?

  • 亞流派的嗣子論


答3:區利羅、亞他拿修:「神在基督裡的雙向行動」 、「在敬拜中與基督聯合」、「以基督的心為心」=「與基督受造的意念聯合」

  • The mind of Christ in us.

  • 敬拜者的心,就是受造者的心,才能敬拜造物主

The Ghost of Apollinarism in Chinese Churches Today

  • Our “union with Christ in worship” of which Cyril speaks includes a “mental union.” One scholar comments: “Christian worship is offered in and through the [human] Mind of Christ.” He identifies this as “the essence of our worship of the Father through the Son,” for “it is only on the ground of this mental union between us and Christ that He can be said to carry up the mind of believers into God.” The ground of this “mental union” with Christ is the indwelling of the Holy Spirit—an important notion in Reformed theology—hence the phrase “in the Holy Spirit” in the Athanasian formula: Christ sends his Spirit to indwell us as the “bond of unity” between Christ and us, such that Christ is in us and we in Christ through the Holy Spirit. It is in this way that our theology, that is, our knowledge of God in, through, and with Christ by the Holy Spirit, may lead to true worship of the Triune God. Apollinarianism, as we have seen, cannot achieve this because of its practical denial of Christ’s true and full humanity.

  • http://www.covenantalthoughts.com/the-ghost-of-apollinarism-in-chinese-churches-today/


TOP

Q&A:



問:


答:將來的新天新地,和在父上帝的右邊的主耶穌已經不一樣,不會再有那卑微的樣式。即管祂人性得到榮耀,也不再有隱藏。

馬丁路德也喜歡講上帝的後背。


但是不會把基督的人性變成神性。

基督作為中保是永遠的中保。沒有基督,我們在上帝面前就馬上會死掉。


問:聖經永遠是聖子,他因為已有了人性,那祂永遠也就是會擁有人性?


答:是的。我們新天新地所敬拜的聖子,是有人性的聖子,因為聖經說那是「被殺的羔羊」,是配受敬拜的(worthy is the lamb that was slain)。我們那時敬拜,不是敬拜受造物。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啟示錄 5:12)』

問:神是不能犯罪的,因為耶穌基督在世上的確不能犯罪,那怎麼解釋祂凡事與我們一樣?


答:祂擁有一切我們墮落以後的軟弱,加爾文這樣說:「(corrupted humanity)祂有不會犯罪的人性,而是會朽壞的人性。」犯罪或會犯罪不是人性的特質,所以希伯來書作者如此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 4:15)』他會有軟弱,但是沒有罪。


TOP

肆、亞坡里拿流主義的遺毒


亞坡里拿流主義

  • 原基督一志論(proto-monothelitism)

  • 聲稱基督的人性沒有理性的靈魂(rational soul),即意念(mind)

  • 「理性是罪的溫床」→基督無罪基督人性只有靈魂低等的部份(情感、本能)

  • 主後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上被定為異端

  • 主後451年迦克墩會議:基督的人性擁有「理性的靈魂」

  • 意味著(Implications):(羊:這四點與分題:「區利羅的思維被JND Kelly整理為四點」下的點類同,看看會否放在一起)

    • 剝奪基督完整的人性與作為人的經歷,使得基督無法完全參與在人類的處境當中

    • 剝奪了人類「與基督聯合」的可能性,因為基督若非在本質上與我們相同、凡事與我們一樣,那麼在祂裏面就不可能有上帝與真實完整人性的聯合

    • 基督若無受造的意念,祂就無法擔當人的罪,因為人的罪都源於意念

    • 剝奪了基督祭司的職份,使我們無法與基督一同向神獻上敬拜


亞坡里拿流主義思維模式很深深影響信徒的信仰生活。


有一本書,我們要小心奧爾森(Roger E. Olson)他說到教父的二分法(區利羅與亞坡里拿流的二分),這是錯誤的,這書名是「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lex-shaokai-tseng/書評奧爾森roger-e-olson著神學的故事/923744577683663?pnref=lhc


區利羅

  • 認為「反對亞坡里拿流主義是理所當然的」(J. N. D. Kelly,contra Roger E. Olson)

  • 與基督「意念上的聯合」(mental union)=「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 亞玻里拿留主義是被判為異端,因為他說人的理性是罪的溫床,既然耶穌沒有罪,他就把基督作為人理性的靈魂給排除掉。

  • 迦克墩信經就宣告,基督作為完全的人,祂就有人的身體、人的理性的靈魂


區利羅的思維被J.N.D. Kelly整理為四點


  • 基督在凡事上受試探,與我們一樣。我們不可以說:我們在意念上經歷的試探他不會經歷。

  • 否定基督的人性就等於否定祂救贖的工作。假如基督沒有受造人的意念,那引致我們犯罪的意念,怎能歸算給祂,祂如何替我們受刑呢?

    • 聖經教導我們,基督是替我們受了刑罰。

    • 我們就會問一個問題,他若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那祂就更不能以無罪為有罪。馬丁路德便引用保羅的方式說:這稱為「歸算」。

      • 『如此看來,這福是單加給那受割禮的人嗎?不也是加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嗎?因我們所說,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 (羅馬書 4:9)』

    • 但是,如何能夠歸算?明明是我犯的罪嘛,不是嗎?

    • 加爾文如此解釋:奧秘的聯合,不光是名義地位上的聯合,而是實際上的聯合,就如同葡萄樹與枝子的聯合,他們本質上必需相同。所以基督的人性與我們的人性必需是相同的,不然祂無法擔當我們的罪。只有理性意念上與我們相同,但祂沒有犯罪,祂才能替我們接受刑罰,並祂的義歸算我們的義。

    • Andreas Osiander

      • 「上帝把祂自己的義放在我們裡面」,這是錯誤的解釋。猶如摩尼教,因為這是指「我們裡面都有上帝的本質」,那是代表說「我們成為了神,因為我們有神的本質(或稱為一部份的神)」,這是錯誤的教導。

    • 我們的義不是神的義,而是基督身為人活出來的義。人稱義不是由人變成為小神。

    • 如果基督只要造物主的心,沒有受造者的心,那我們豈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了「小神」?我們就變成了新紀元的「萬有神論」每一個人都變成神明的一部分。

  • 耶穌若沒有受造者的意念,那麼出於我們一切意念的罪,怎麼歸給祂呢?

    • 我們在敬拜上帝的時候,會變成了只能用情感來敬拜祂,不能用心靈拜祂,因為我們還沒處理心靈問題

  • 基督的人性若非受造,基督如何敬拜父神?

    • 『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希伯來書 2:17)』

    • 神學的目的就是敬拜,假若一套神學會阻止礙人敬拜,那這神學一定就有問題。


區利羅跟著尼西亞的傳統。

  • 亞他拿修公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藉由祂(through Him)、與祂一同(with Him)在聖靈裡(in the Holy Spirit)來到父神(to the Father)與聖子自己(with the Son Himself)那裡。」

  • 聖靈:「合一的愛索」(bond of unity)

  • 在靈與真理中敬拜(『心靈和誠實』)

  • 透過基督(Through Him)

  • 在聖靈裏(In the Holy Spirit)

  • 聖靈內住充滿(Indwelling of Spirit)

  • 向著父神(To the Father)

  • 與基督一同(with the Son)

  • 「在這三一神論的基礎上,區利羅堅持,基督是以受造之人的身份,用受造之人的心思來敬拜神:倘若基督是在神性中以神兒子的身份敬拜神,那就代表祂的位格低於父的位格,這是嚴重的謬誤。信徒在聖靈中與基督聯合,就與祂一同向神獻些敬拜。區利羅強調,這必須是「意念上的聯合(mental  union)」:基督徒的敬拜,是在基督受造人性的意念中,藉由基督受造人性的意念所獻上的。唯有以「意念上的聯合」為基礎,我們才能說基督將信徒在心靈與真理中的敬拜帶到神面前。而這「意念的聯合」本身的前提是聖靈住進信徒裡,使信徒的心與基督的心聯合,因區利羅特別強調亞他拿修的公式── 「在聖靈中」:聖靈在永恆中由父與子發出,在現今又由父與子差遣,住進信徒裡,成為基督與信徒中間「合一的愛索」(bond of unity),因此信徒藉著聖靈在基督裡,基督也藉著聖靈在信徒裡。如此,信徒靠著聖靈在基督裡、藉著基督、與基督一同在理性意志上認識神,而唯當信徒如以基督的心為心時,才可能在心靈與真理中敬拜神。」(摘自《大公教會正統論基督人性受造》曾劭愷,頁10,引用Cyril of Alexandria, “The Epistle of Cyril to Nestorius with the XII Anathematisms,” in Philip Schaff and Henry Wace, eds., A Select Library of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Second Series 14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及 T.F. Torrance, “The Mind of Christ in Worship” in Theology in Reconciliation ( Eugene:Wipf and Stock, 1996)


Theosis

加爾文、路德宗、巴特也不能接受這概念。


Right idea, wrong texts, by JI Packer


亞坡里拿流式思維

  • 「馬利亞敬禮」(Veneration of Mary)及「中保馬利亞」(Mediatrix)的謬誤

    • 為華人帶來誤解。

    • 明朝耶穌會來華後出現的繪畫:聖母是一位抱著嬰孩的崇拜。

    • 觀音崇拜(在佛教不分男女,可能來自妙善公主的傳說)

      • 送子觀音的形象跟抱嬰孩的聖母相似

    • Veneration not Worship(向馬利亞敬禮不是崇拜)

    • 不是向馬利亞禱告,而是求馬利亞向耶穌轉達禱告

    • 中保馬利亞背後是陰魂不散的亞坡里拿流式思維搞鬼

      • 過度強調基督的神性,忽略其人性

      • 彼得也曾是如次。

    • 慢慢地,馬利亞也被神格化。

    • 馬利亞後來變成無原罪。

    • 再而轉向聖徒禱告,例:聖彼得

  • 基督是教會唯一的頭。所以就有了人間權柄的分立與制衡,教會有牧師、長老等不同的職份。



  • 天主教的解經方法:字意解經及靈意解經

    • 神秘主義,把基督推到很遠,默觀變成流行。

      • 反覆的排除理性,然後不停的思考那段經文,以靈意來解釋那段經文(單單按感覺來理解經文)

  • 超越性,沒有臨在性。

  • 怎麼辦?發展為教宗無誤論。


  • 當代對聖餐的忽視(以為讚美可以直接上達天庭,不需中保基督)


  • 當代「話語與聖禮」、「講道與崇拜」 的本末倒置:忘記「rational union with Christ」是導向「whole-personal union with Christ in worship and sacrament」


  • 當代「敬拜讚美」漸趨非理性化,違反「靈與真理」的真敬拜:“the noetic character of the liturgy as ‘rational service’ progressively faded into the background,” and a “detachment of worship from theology” occurs.


神學與敬拜

  • “The purpose of theology is doxology” (J. I. Packer)

  • 頌讚乃是神學的目的(或:神學的目的乃是學習歸榮耀給神)

  • 有些人有相反的心態:敬拜的目的是神學。

    • 很多人以為崇拜只有「講道」才是重點的,唯有這才是核心。

    • 聆聽上帝的話語是為了崇拜,而不是崇拜是為了上帝的話語

      • 當然,整個崇拜只有詩歌,或太看重唱詩而把講道邊緣化,也是有問題的。

  • 崇拜的前題是認識神

    •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 4:23-24)』

    • 新釋本:以聖靈按真理來敬拜祂。

  • 我們的理性連於基督的理性

    • 浪漫主義的音樂,是以為音樂不需要用頭腦。

    • 如果詩歌只有直接觸動我們的情感,卻不使我們能夠深入思想,這不能說是一首很好的詩歌

    • 好的音樂,是會啟發人的理性,會使人用更多的頭腦

    • 巴哈的受難曲使人思想經文。

    • 有些敬拜讚美音樂把向上帝唱的歌變成跟向情人唱的歌相似。

    • 大而可畏的上帝,變成了我們的情人一樣,這正確嗎?

    • 你對女朋友的情感,與對我們父親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 如你對父親的情感,當成如同女朋友那樣,那叫亂倫

      • 今日很多人對上帝的情感,是亂倫。

  • 天主教的崇拜學



總結:

『亞坡里拿流式』這種思維,不單出現在講道與崇拜中,也出現在教會的治理當中。建立對基督正確的認識,在這基礎上糾正我們的世界觀。

  • 道成肉身

  • 基督與末世的關係


TOP

伍、「那不認識罪的」:初探基督救贖之工


「凡事與我們一樣,但沒有罪」(迦克墩)


「神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21)


  • 認識(ginosko)(yada)

  • 不光是知道,是親密的關係。

  • 基督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深刻知道罪的刑罰,但祂卻不認識罪,即是說祂跟罪沒有任何瓜葛。


  • 「認識」、「知道」希臘原文有兩個解釋:

    • ginosko(G 不發音,ii-no-s-ko):學習、察覺、發現、聯合(因真實的認識而產生的結連關係)

    • oi-da(O 不發音,i-da):知道、原來如此、明白、察覺:對事實的認識(資料性、數據性的了解)


oi-da

  • 『你們知道主曾顯現,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並沒有罪。(約翰一書 3:5)』

    • 祂是以無罪的身份,道成肉身來到世界,為要除掉我們的罪

  •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翰一書 5:13)』

    • 上帝要我們認識,當我們信神兒子名的人,便會有永生。

  • 『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翰一書 3:24)』

  • 『凡靈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出神的靈來。(約翰一書 4:2)』

    • 分辨那些是出於神、那些不是出於神的靈或教導


ginosko

  • 『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認識他。(約翰一書 2:3)』

    • 我們要透過遵守他的誡命,才是真正的認識和曉得

      •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翰福音 14:21)』

  • 『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約翰一書 2:5)』

  • 『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所生的。(約翰一書 2:29)』

  •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 3:16)』

  • 『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約翰一書 3:19)』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