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神學導論(二)精讀

20150714.jpg
2015-7-14 22:54


神學導論(二)精讀2015720 - 25 (週一 ~ )

神學導論(二)是以《聖經》的默示及無誤為基礎,處理系統神學一些爭議性的問題,如:自由意志、不同宗派的異同等……

【本科屬「基督教神學與事工(香港)證書課程」的必修科目,特別鼓勵有意完成證書課程之同學,把握機會報讀。】

日期:

2015.7.20 - 25 (週一~)
|
7:10 - 9:50pm (6)
|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2201 (九龍觀塘翠屏道三號,港鐵觀塘站D1出口)

費用:

HK$1,000 (包括課程錄音;所有已繳費用,恕不退回)

正修生及旁聽生(包括:教牧、教會/福音機構同工、全日制神學生/學生、65歲或以上長者,須出示證明文件提早報名優惠:HK$600
報讀優惠期至2015630

曾報讀201211月舉辦之本科正修生及旁聽生(包括:教牧同工、教會或機構同工、全日制神學生及學生)提早報名優惠:HK$300
報讀優惠期至2015630

以優惠價HK$350(原價HK$500)購買最新版的《神學導論》讀本+講義套裝(內附國語課程MP3)

入學註冊費:HK$200 (適用於首次報讀此證書課程者(正修生/旁聽生),須先辦理入學註冊手續)



報名方法:
填妥報名表連同支票(請勿郵寄現金)寄回:
China Horizon Centre (Hong Kong) Limited
Room 804(A16), Block A, Po Yi Building, 62-70 Texaco Road, Tsuen Wan, N. T., Hong Kong.
(支票抬頭:中華展望 (香港) 有限公司 或China Horizon Centre (HK) Limited)

查        詢:
電話:(852) 2132-6711
電郵:ch.hkcourse@gmail.com

中華展望網址:http://www.chinahorizonhk.org/b5_index.php

第一講


從讀本第二十一課開始。改革宗神學是個前後一致的龐大系統,從那裡開始都可以。今堂會講整本的一個概覽


聖經神學與恩典之約

  • 當我們仔細研究舊約,會發覺主題是上帝與祂子民立的約

  • 「約」這個字先是在神與挪亞關係中出現,但也指向神對亞當的說話。

  • 神與挪亞立約,也與亞當立約。



挪亞之後就是亞伯拉罕時期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內容

  • 賜福

  • 後矞成大國

  • 地上萬國因他的後裔得福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 12:1-3)』


「約」核心的意義

  • 我要做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

    • 這是神與子民說「我愛你」的方法

  • 我們與神的關係有個名稱的,就是「約」

  • 這個約不是給全人類的,乃是給神所揀選的人(基督徒)]


神對約有三個要求:

  • 信靠祂

  • 常常悔改

  • 遵行祂的話


從創世紀第三章開始,神與亞當、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和主耶穌基督所立的約是同一個計劃、同一個救法來的。神在舊約如何對待子民,新約中也是如此。


約這個字,至少有三個約:

  • 恩典之約:

    • 創世記第三章至啟示錄

  • 救贖之約:

    • 神(三位一體)創造世界之先,彼此立約,聖父要差聖子道成肉身來救贖祂的子民

    • 當神在創世記第一至二章,創造亞當夏娃等等的時候,祂與亞當立約,而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

      • 要生養多,遍滿全地,修理看守園子。

      • 管理世界的一切(有工作)

      • 神親自示範六日創造,之後在第七日休息

        • 亞當在被造後的第一天是看著神安息的

  • 行為之約

    • 亞當在未犯罪之先,只要守了這個行為,就享受永生

    • 神創造人是完全的有真知識和公義的。

    • 要維持這個狀態,就要透過行為:守上帝的命令。

    • 但犯罪後,人是需要有恩典的


  • 人犯罪前:神的慈悲、神的慈愛

  • 人犯罪後:神施的恩典、救恩(這是用詞的問題,不是指神在人犯罪後才開始有這些計劃)


在不同的時期,神在做同一樣的事情,神就是在說話與工作,就是用言語來啟示。啟示救贖的計劃。祂用言語啟示救恩,以作為成就救恩。神的言語與作為是互相解釋的。



我們所相信的神是隨己意行萬事。今日我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是神所預定的,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這位預定萬事的神,也是預定誰人得救的,那祂是如何救一個人?

  • 在永恆中預定、計劃救恩,並揀選人

  • 在歷史上成就救恩

    • 我可以作什麼才得救?答案是什麼都做不到

    • 當神在創世紀審判始祖時,就已道出救恩信息

    • 神透過應許、預表(象徵)、預言、顯現去表達救恩。

    • 無論新約中還是舊約中,神都在救人。

      • 舊約聖經是講耶穌基督的,新約也是講耶穌基督的,誰說的?耶穌說的。

    • 神傳福音給亞伯拉罕

      • 『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加拉太書 3:8)』

    • 新約舊約的不同是:舊約時代耶穌還未來,新約時代耶穌來了。

  • 聖靈重生我們

    • 聖靈重生我,使我能信祂的話語

    • 神使這救恩屬我(God Brings it home to me. He makes it mine)  

TOP

問答Q&A:


問:亞當被造時是在中性狀態:可犯罪可不犯罪,有沒有與剛才的教導衝突。




答:「中性」這說法出自奧古斯丁。而加爾文的思想對之作了一些改良。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 4:24)』


『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 3:10)』


從神的再創造,推論到神原初的創造,兩者都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起名:亞當對神所創造的動植物有正確的認識


若把奧古斯丁的說法過度推論,就會變成天主教的亞奎那的教導

有向上一面(Perfection),也有向下的一面:缺憾(Defection)

變成50%50%的或然率。

但聖經是很正面地道出亞當被造時的完全,墮落是何等敗壞,也描述人得救後可以得到真知識、尊貴榮耀。

神造亞當是很尊貴的。

墮落令人失去真智識、公義、聖潔


亞當被造的真知識、聖潔、公義是可失去的能變的,神給亞當一個有時限的考驗。




問:為何恩典之約要著重在「恩典」?


答:我不能做任何事得永生。永生是人不配得的,但神是毫不保留的。


加爾文認為:整本聖經是神與人親密的關係,也是一個制度、架構。

華人出現了只講愛、不講制度的偏見。


亞當夏娃被逐離開伊甸園時,是穿著皮衣的:有動物為他們承受了審判,恩典臨到他們身上。

恩典是神白白的、毫不保留的,也是罪人不配的。

恩典之約是神單方面提供的,人是領受的。

恩典不止講耶穌,恩典也不是從耶穌開始,恩典是由創世紀第三章開始的,例如亞當夏娃的皮衣等。

「恩典時期」的說法是來自「時代論」

我們比較少講「無條件的愛」,多講「毫不保留、不配的愛」。


有恩典有律法,恩典的核心是神人之間密切的相交,與基督聯合。



問:舊約是正在救恩,過紅海入迦南。


答:神在施行救恩(God is accomplishing salvation)

神救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使他們成為祭司事奉祂。

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所有事情都是神做了,我要做的信祂。

新舊約的不同是「耶穌來了沒有」。

問:我們藉信得救。有些人返教會,領袖執事,但他的表現只是在主日。


答:他在教會打四分半工,但在星期一至五全不像樣。成聖過程是每秒鐘掙扎。

牧師長老要判斷會友是否可以領聖餐,但其他人可以做的就是勸勉。

基督徒要呼召人從四方八面來到十字架,直到主再來把麥子稗子分開。


問:生命冊。培靈會中有牧師說:若你今晚決志,在生命冊就有你的名字。這是否把因果關係倒轉了?


答:我從小在阿米念的教會長大,你所提到的是阿米念的說法。

洗禮是講神赦免罪,但人要真心相信。

絕大部分佈道會講員用意都是好的,他是想人得救。

真正的信與悔改是使人得救的,是稱義的。

阿米念人士和我們是一家人,是敬虔復興運動的同路人。但這個家不包括加爾文主義者、阿米念主義者、和不信聖經無誤的人。

TOP

第二講


第二十二課 天堂,神的國


聖經的主題

  • 神的國:神的治理

約與神的國兩者相輔相乘


國度不是從馬可福音「天國近了開始」

  • 廣義上,神是全宇宙的王、統治者,自然界是神的聖殿宮殿(Temple and Palace)

  • 狹義上,當神與以色列立約時,神做他們的王

    • 教會不是政府,以色列是神治國家

  • 從舊約開始,先知說神有一天要來立新約並作王,彌賽亞來的時候,就是耶和華來重新立約(Renew the covanent)的時候

    • 「新」的約:是新的。

    • 新的「約」:和舊約一樣都是約,要從舊約看新約,也從新約看舊約。

    • 當我們知道聖經的每一項教義間的關連,我們對聖經的認識就有進步

  • 天國不是政權或地位,而是天上君王的治理權,天上的王來了做王(The King has come to be king)

  • 進入天國就是進入耶穌做王的範圍

  • 天國近了就是:天國的王來了做王。

  • 耶穌透過治病趕鬼證明「王來了」


馬太福音的五部分

成全摩西在舊約的工作

摩西「在」神家裏(in God’s House)盡忠,基督在神的家「上」(over God’s House)盡忠。


登山寶訓:

  • 八福:虛心的人,貧窮的人,温柔的人有福了......

  • 天國憲章:從心裏面去守

  • 禁食、祈禱、奉獻。

  • 金錢觀:不可事奉瑪門,不要為明天憂慮

  • 做天國門徒的罕有及寶貴:進窄門、不要把珍珠給狗

  • 聽了道要遵行:把根基立在磐石上。


約翰福音:天國裏的喜樂平安


路加福音:神的國


保羅:「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即是要效法天上的世界


希伯來書:天上的耶路撒冷


預表是從下到上:聖殿預表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就是約的一切。

TOP

問答Q&A:


問一:三福是來自改革宗,我參加了兩期三福,很多講座批評三福不全面,中間福音部分提到耶穌死在十架,但講罪講得不夠嚴重,禮物焦點在天堂,而不是在與神關係復和。


答:我在84年學三福,三十年後,我認為有更完整的方法傳福音。

  • 三福創辦人James Kennedy是正統的,他當時的大氣候是新正統派開始盛行的。他的神學操練可能不及傳統改革宗。

  • 他設計了很多跟進材料補足

  • 這個大綱最適合面對天主教徒:原來人是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上天堂,這是令天主教徒驚訝的好消息。

  • 他做牧師前是教人跳舞的。

  • 三福總比四定律好得很多,四定律(Bill Bright)沒有著重悔改。

  • 工具箱裏可有很多不同工具

問二: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的死已完成了救贖工序,為何還需要復活?


答:沒有復活,你們的信是枉然的。但基督已復活。

這似乎是一個「詰問」。

問三:犯罪前是真知識聖潔公義,是能變的。但若是真的知識聖潔公義,為何會變。


答:這是行為之約的考驗。

完全不等於是永恆,完美的花瓶可以被打破。

真知識聖潔公義是包括全人順服的心態。

何謂真知識?就是約裏的順服

問:分辨善惡樹的考驗是自由意志的基礎。


答:人做的事是從心裏發出的,測驗是要人真正從心裏順服神,永遠有真知識、聖潔、公義、與神同在。

問:一個國家通常不用宗教觀念管治,政教分離,但這做法是否最好?


答:耶穌來不是要我們配劍,透過教會(Gathered Church),透過基督徒(Scatterred Church)做光做鹽。

當蠻族攻入羅馬帝國時,法國一個王要天主教教皇加冕,教皇得到一塊地。

政教合一的例子:

天主會:教會統治國家

聖公會:政府管治教會

改革宗不認同。

改革宗:承認政府要行公義,教會論政而不參政,基督徒可參政,但不是教會去參政。

教會和政府不可設立國教。但美國的無神論者把宗教從社會各個領域撤走,並不是美國立國者的原意。

TOP

第三講:


第二十四至二十九課:信仰的不同派別


今堂會講這些題目,簡介二千年來的基督教神學


主題是:我們基督徒在任何時代都要守住聖經真理,順服萬軍之耶和華,藉聖靈認識主耶穌基督。


早期教會的開始:


天主教

  • 當時沒有天主教,天主教大約是在主後六百年才有的。

  • 而當時的天主教與我們的基督教就是分別就是地區性的教會。

  • 傳說福音藉多馬傳至印度

  • 又有些傳至埃及、埃塞俄比亞、波斯印度,這些是「東方的教會」。

  • 又有向西傳福音:小亞細亞,加拉太、希臘、羅馬的教會是在西方的。


主後1054

  • 西面的教會

    • 分為東正教、天主教


羅馬帝國大肆逼迫

  • 大城市與小地方教會有聯絡

  • 大城市的長老被稱為主教(Bishop),那時還未有天主教。

  • 教父要面對異端及偽經

    • 維護真理,批判異端

    • 守護聖經正典。

  • 願意幫弟兄姊妹死後辦喪事


主後312-400

  • 主後312-313:君士坦丁歸主。

  • 主後325:在尼西亞召開「尼西亞會議」。

  • 教會從被逼迫的宗教變成受優待的宗教

  • 君士坦丁的兒子使基督教變成國教

  • 成為國教後,教會開始腐敗

  • 羅馬首都東遷至拜占庭

  • 一方是說希臘文的,一方是說拉丁文的。

  • 東遷後,羅馬首都沒有人管。

  • 阿爾卑斯山的北方是蠻族,與羅馬帝國有複雜關係。

  • 當蠻族攻羅馬,他們是以異端基督教徒身份攻入羅馬

  • 羅馬主教要救濟人民,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 後來羅馬主教自稱教皇。


黑暗時期:

  • 不是教會(基督教)黑暗,而是歐洲文明黑暗

  • 文化失傳

  • 在愛爾蘭有修道士抄寫聖經,這是他們普遍的勞動工作,把基本文明帶到歐洲

    • 二十一世紀是個野蠻時代,我們需要有委身於神話語的基督徒去維持文明。

TOP

第四講:


  • 哥德蠻族作王,有個王叫教皇為他加冕,教皇得到一塊地作回報。

  • 拜占庭


伊斯蘭教:

  • 伊斯蘭化的新柏拉圖主義興起,

  • 由波斯、阿拉伯、埃及攻到西班牙。

  • 回教商人把希臘古卷運送到西班牙,使歐洲人能認識古希臘文化。

  • 故此西班牙的建築亦會有伊斯蘭的特色,Moorish architecture

  • 人文主義:

  • 修辭學老師:做學問的人要措辭華麗又要有知識


中世紀

  • 600-1000受修道士影響,蠻族不再是蠻族,文明發達,建立了教堂。

  • 阿里士多德哲學和天主教神學融合,代表人物為亞奎那(Thomas Aquinas)

  • 曾經同一時間有三個教皇

  • 華麗哲學、腐敗教會、查經運動等等


文藝復興主後1400s:

  • 哥倫布、達伽馬等航海家的探險

  • 哥倫布用的地圖,和明朝鄭和有沒有關係?


1421:中國發現世界》是一本由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加文·孟席斯撰寫的暢銷書,書中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論點。

1421 相關資料網站



  • 經院主義知識與人文主義教育

  • 馬丁路德、加爾文受文藝復興影響

    • 加爾文遊學,讀法律,對古文有操練。

    • 他們發表文章是先寫拉丁文

  • 宗教改革是發現三件事

    • 唯獨聖經是最高的權威,不是聖經加教皇

    • 唯獨基督是神人之間的中保

    • 稱義是唯獨透過信心,唯有信心是使人稱義,而不是信心加行為

  • 當時天主教認為

    • 救恩是透過聖禮一點一滴滲透到人身上的

    • 人的罪是一點一滴地被除去

    • 為了減少將來在煉獄中的時間


奧地利:意思是在東面的地域

聲樂飄飄處處飄:奧地利是天主教


宗教改革的四派:

  • 路德宗

  • 改革宗

  • 聖公會(Anglican)

  • 重洗派


參考書:

  • 《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The Church in History, BK Kuiper 祁伯爾;李林靜芝 譯;校園,1986

  • 《基督教會史》Church History in Plain Language, Bruce Shelley;Word, 1982;北京大學出版社

  • 《基督教會史》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Williston Walker,趙毅之 修譯;1918;文藝,1979(增訂本)

  • 《基督教神學發展史(3册)》 林榮洪;宣道出版社


參考:

《自由意志面面觀:加爾文主義與阿米年念主義的異同》林慈信  連結

TOP

第五講:


宗教改革

  • 1509 加爾文出生於奈安(Noyon)

  • 1517年馬丁路德開創宗教改革洪流,他並非要離開天主教,但對天主教的救恩論不滿。

  • 當年10月31日,他把95條(95 Thesis)釘在教會門口。

  • 教皇派代表到德國,知會當地貴族。

  • 聖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人追念其輝煌,就出現了聖羅馬帝國,歐洲有不同的勢力爭做沒有實存的聖羅馬皇帝。國會(DIET)中,馬丁路德回應「這就是我的立場」(Here I stand)(參Roland Bainton 羅倫培登;《這是我的立場:改教先導馬丁路德傳記》Here I Sta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道聲)。假於我違背我良心,既不平安也不安全。只有神能綑綁人的良心。(God is the lord of my conscience)

  • 1517-1521 有一段時間寫書,也結了婚。

  • 1530-1534 接觸到馬丁路德的著作,因為已經有印刷術。

  • 加爾文路過日內瓦,他的朋友William Farel 游說加爾文留下,

  • 1538 很多貴族不想加爾文有權,被迫離開日內瓦

  • 1541 加爾文到了Strasbourg。當地 Martin Butzer的中庸,以經文代替了天主教的禱文。

  • 看到一個敬虔的會眾拿詩篇來唱是很美好的模式。

  • 「當代敬拜與聖樂」:引用加爾文

  • 加爾文是改革宗最偉大的神學家,但不是改革宗第一個神學家。

  • 加爾文是讀法律的,他的思考是很有系統的。靈交、生命、規條並不矛盾。

  • 有22本聖經註釋。

  • 宗教改革是基於聖經的翻譯和解釋。

  • 加爾文和馬丁路德的助手默蘭頓是有相交的。加爾文想兩者合併,雖然做不到,但兩者間有很多通訊。

  • 日內瓦加爾文的運動是當時最國際性的。他的學生回法國後常常面臨砍頭。

  • 但在荷蘭、蘇格蘭發展得很穩固。

  • 也包括匈牙利、意大利等國家。


英格蘭:聖公會

  • 1527-1534享利八世有四個太太,又要離婚又要殺太太,於是離開天主教

  • 當時神學知識是缺乏的。

  • 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敬拜屬於全會眾

  • 公禱書中有些是似改革宗,有些似天主教。

  • 血腥馬利(Bloody Mary)把國家改回天主教

  • 之後伊利莎伯一世(1558-1603)統治下,

    • 存在秘密的天主教徒。

    • 服從女皇的人

    • 基督教會

    • 宗教改革未完成,要繼續下去

  • 雅各六世籌劃宗教改革。

  • 當時的青年人

    • 聰明

    • 愛主

    • 洞悉在人心內的撒旦試探


清教徒與後來復興主義的不同。

TOP

問答Q&A:


問:舊約中有做帳幕的記錄(出埃及記),這與信徒生命有何關係


答:神是在意人怎樣敬拜祂,敬拜預表耶穌基督。不是每一節經文都可以用同樣方法來靈修默想。


問:神學院教傳道人聖經科是八至十科,可能有50多聖經未鑽研過,那怎去幫助弟兄姊妹


答:靈修要讀全本聖經,主日學要涵蓋所有經卷。聖經是要一生學習的。盡可能把不同書卷教義安排成一個平衡的餐單(筵席)


問:基督教歷史對信徒的生命和對真理理解的重要性是甚麼?是借古鑒今嗎?


答:我讀早期教父、加爾文、梅欽、范泰爾等的歷史。

我也讀闊的西方哲學歷史。我的視野闊,但我很早就選定了這條路,我不再去懷疑。改革宗神學系統不是完美,但到目前為止是最好的。為了教會的好處去學、去分享。

我會問:甚麼材料可令神學普及化。


問:你一開始說:看歷代聖徒的歷史令我們順服全宇宙的神。中世紀修道士用功保全文明,令整個歷史經歷主的同在。對照現代歷史也是差不多。基督徒要如何做?


答:傳神話語,教人認字、閱讀、思考。

神按自己形象造人,就算腦細胞死了很多,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提升級別就會有人來迎接挑戰(Raise the Level -> Meet the Challenge)

分析-> 整合 -> 表達(Analyze -> Synthesize -> Express

沒有捷徑,但這是值得的。


問:輔導員的特質


答:敏銳人的罪性,如:苦毒、懷疑等,建議請看「天路歷程」


TOP

第六講:


上回講到宗教改革,我們要忠於神話語


每個時代都有對主耶穌忠誠的信徒,雖然教會制度可能會腐敗


西方修道士辦學校,主教的地方叫「座堂」(Cathedral),cathedra-> the seat of the bishop

  • 這些小型學校是大學的前身。

  • 大學(University)Uni 一 ,Ver 眾

  • 神學是女王科,神學在眾學科之上。

  • 教育:文、理、神學


加爾文的學生分散到不同地方,他們的改革復興(Reformation),改革是復興同義詞。

  • 教義:十字架、悔改、稱義、成聖生活


敬虔運動

  • 清教徒是加爾文後的第一波敬虔復興運動

  • 第二波是清教徒的教導傳到荷蘭,後來傳到德國

  • 第三波是敬虔運動,莫拉維弟兄會

  • 第四波是大覺醒:衛斯理兄弟,兩兄弟均為牛津大學畢業,他們的學問是淵博的,亦懂得簡單地教導學生。他們的父母為典型清教徒,母親卻強烈反對預定論,結果出現衛斯理式亞米念主義。


十八世紀初商業繁盛,人的自信,對世界,人性很樂觀。


1710-1720,十七世紀末的理性主義(代表人物:René Descartes 笛卡兒、Baruch Spinoza 斯賓諾莎)打入教會,自然神論 Deism/自然宗教 Naturalism 相繼出現。他們認為:

  • 假如教義不能通過理性,教會就不必接受它們。

  • 神為父,四海之內皆兄弟,神蹟不存在。


反思:教會應在世上作鹽作光,我們應預料教會領導社會、文化、哲學。為何今天是教會跟隨社會、文化、哲學,更要拼命的追?我們已經失去了燈檯。自1710年代自然神論的興起是關鍵,啟蒙哲學(康德)也有關係。


在這大氣候中,大覺醒(Great Awakening)發生。

  • 1630 清教徒去到美洲,在 Boston 建立城市,尤如聖經中所說,城市要造在山上。

  • 1636 哈弗大學成立,William Ames等著作為教材。(1805 哈佛已變成神體一位論派)

  • 1660 爭拗開始,eg:第二公理宗(Second Congregation Church)


同時,嬰孩洗禮等等帶來傳承問題


麻省的愛德華茲(1703-1758)傳悔改的信息,他邀請懷特菲特(George Whitefield,1714-1770)來美洲從北到南巡迴講道。


威爾斯的加爾文主義循道衛理教會(Calvinistic Methodist in Wales)

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vinistic_Methodists


  • 1710 William Tennent (1673-1746) 的兒子 Gilbert Tennent (1703-1764) 以「牧師未重生的危險」(On the Danger of an Unconverted Ministry)為講道題目哄動一時;

  • 1735 其父親則開辦木屋學院(Log College),產生很多其他大學後裔。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