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第九講


第五章 啟示和歷史(Revelation and History)


理性:規範準則視角(Normative Perspective)


歷史不能取代理性,討論歷史時必須理性,進行理性分析。

  • 理性是建構抽象思想體系的功能,例如歐幾里得幾何學原理

  • 基督教神學是關於福音、歷史事件

  • 如果將理性看作是建立在公理體系之上、不受時間規限的真理(如同幾何學),啟示就不是理性的。

  • 幾何式推論是某幾種理性思維,但人的理性並不限於這幾種理性思維。審視歷史時理性是必須的,但這必定要是服於上帝之下的理性。

  • 理性作為規範準則需要去認識某一個情況處境。

  • 從最廣義的意義上說,歷史就是這樣的處境。


『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哥林多前書 15:12-17)』


歷史一詞可以指:

  • 一系列重要事件

  • 對這樣事件的理性的描述


所以說,啟示是歷史,歷史是啟示。

然而還有下文:


聖經內容三個事件:創造、墮落、救贖


聖經的神與其他神祗不同

  • 三一位格

  • 祂與世間萬物的關係是造物主受造物的關係

  • 祂作為聖約之主,是萬物之主宰


自由神學:


啟示是歷史事件,而非口傳或書面的話語(Revelation is historical event , not spoken or written word.)



神做事的方式是:說話 > 做事 > 再說話

TOP

第十講


第五章 啟示和歷史


自由神學:


啟示是歷史事件件,而非口傳或書面的話語。(Revelation is historical event, not spoken or written word.)「歷史事件」比起「描述些事件的話語」對上帝的啟示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比起神的說話,歷史事件是更為基要的啟示。



有些時候人以為理性只處理幾何,但理性亦可處理歷史及歷史事實的報導,因為基督教神學講的是福音及好消息,就是歷史上發生的好消息(福音)。


有些人一方反對高舉理性,另一方面其實是在高舉自主理性:就是以高舉歷史的方式。


  • 信仰與歷史之間是有一個的醜陋的洪溝(ugly big ditch)

    • 理性:自主理性判斷超自然沒有發生

    • 歷史:寫歷史(處理歷史資料)時仍覺很自己是自主的

  • 一個自己高舉自己的自主理性的人,他所高舉的定律不過是自己所構成的,而這些有限的是不可能成為絕對的真理,只是他自己認為而已。

  • 歷史一方面是指過去發生的事,但我們也是從歷史的報導(Report)才知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堅持自主理性的人不接受聖經是絕對的真理,但他們卻尋找歷史上的耶穌是怎樣的耶穌時,這是何等的矛盾和諷刺的事。因為他們越是尋找,越是無法尋找得到他們自己以為可憑自己尋找的事。


宇宙最高的真理不是一大堆的概念,而是一位「永活的」(Eternal)、「有位格的」(Personal)、「三位一體的真神」


  • 神確實是不受時間或空間的限制,但是祂卻具體的介入時間空間

    • 祂具體地作了自我啟示


聖經本身是指向神的大能作為,而且神的大能作為是我們的讚美內容,也是神創造和救贖中的大能作為的自我啟示。因為這些作為就表明了神是怎樣的一位神。


若沒有字句,我們怎知道神的這些大能作為?所以,我們仍然是靠聖經而知道的。就算我們不用聖經(因為他們指聖經不過是字句,而字句是叫人死的),也要用其他的文獻、歷史記載,難道那些就不是字句了嗎?所以這些都是自討無趣的爭辨。


話語是報導事件的「消息」(Words are the News of the events.)對不在場的人來說,話語的報導成為他們必須倚靠的媒介。(a neccessary media)


神:說話,行事,再說話


「耶和華如此說」說明神的說話的重要。


鑑別學(Criticism):專家權威至上。

TOP

第十一講


詹姆斯巴爾:記敘的展開不僅提到上帝做了甚麼,也記敘祂說了甚麼。上帝的作為與上帝的話語,如單有其一,是無法構成記敘的發展的。


聖經讓我們看到的上帝,是在行動的同時說話的上帝(Both is acting and is speaking),在這兩面,聖經沒有任何厚此薄彼的傾向。


  • 當人想把自己的詮釋強加在上帝的作為是,上帝的話語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阻礙(粵語:阻埞)。或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人要把自己的詮釋作為最高的權威時,他們就會認為神的話語是阻礙他們的,因為神的話語本身就是至高的權威。

  • 庫爾曼:啟示是由「靠信心詮譯的歷史事件」所組成的

    • 即是非客觀的。

    • 信心對事件的詮釋比事件本身更具權威。

  • 立敕爾:歷史事件的權威性並不是源於歷史事件本身或由事件推演出來的真理,而是從歷史學家研究中昇華的「價值判斷」。


巴特的區分:


  • 原本歷史(Geschichte),

    • 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免疫於世俗的分析。

    • 無確定時間地點。

    • 可以對所有人產生無薈別的影響。

  • 現實歷史( Historie),

    • 這是歷史學家的一般解釋的範圍。

    • 有明確時間地點,時地可以被調查。

    • 只影響那些身處事件發生當時和當地的人。


問題是,巴特是否相信耶穌的道成肉身、代贖受死和恐裏復活是在時空中真實地發生了呢?

TOP

第十二講


巴特對歷作出了原本歷史(Geschichte)與現實歷史( Historie)的區分。


現實歷史( Historie):世俗學者足夠理理與批判


原本歷史(Geschichte):救贖的中心真理則,不可被批判


傅蘭姆:

  • 只有一種歷史,它真實地發生在時空之中,並可以被那些視上帝的話語為他們終極真理標準的歷史學家所認識。

  • 巴特的理論帶來混淆,沒有任何建設性助益。


萊辛:

  • 在「歷史的偶然真理」和「理性的必然真理」之間有一條「巨大而醜陋的鴻溝」

  • 相信自主理性是信心的終極標準。

  • 故此他的鴻溝不光是歷史與理性的必然真理之間,更是歷史與信心之間。


康德:

  • 現象界(Phenomenal Realm):能見的宇宙現象是由人自主理性認識,它的架構是由人的自主理性去發明(建構),宗教也是由人的自主理性管理。

    • 發展成後現代解構主義

  • 真理界(Noumenal Realm):人的理性是無能的。


巴特的現實歷史( Historie)好比康德的現象界,而巴特的原本歷史(Geschichte)則好比康德的真理界(Noumenal Realm)。

TOP

第十三講


第六章:啟示與人類的主體性(主觀性) Revelation and Human Subjectivity


現代神學家所發展芔的啟示觀與傳統不同,以人類理性作為檢驗真理的終極標準。

歷史是可以玩弄(manupulate)


士萊馬赫

現代神學之父(自由派神學之父)

God the name of the reality that we feel depend on

Gefühl:感覺或直覺

對無限的實在的感覺(Feeling of the infinite )

感覺行先,話語只是感覺的表達和反省。

他們對神學的定義:宗教經驗的反省

啟示不是

  • 理性產物

  • 聖經所展現的歷史

啟示是

  • 對上帝的情感

  • 一種宗教的意識


啟示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啟示是我們對客觀真理的回應。


避免把宗教情感置於上帝的話語之下


理性為情感作定義,情感為理性作定義。

情感是理性:是對所接受到的資料的一種回應

理性是情感:經過一系列理性分析後,我們獲得某種確信,確信是一種情感,可稱為「認知的安息」。


歷史神學家眼中,歷史是

  • 人自主理性的產物(Achievement of Autonomous Reason),或是

  • 可改造為主觀信心的資料(Datum Malleable to Subjective Faith)


卜仁納(Brunner)

最高層次的啟示是位格與位格間的相遇,是不可能客觀形容,一用話語就使相遇非位格化。



林牧師引用了一段文字,是迷人的美的,但不講「聖經是神的話」,參考連結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一篇維護在影音世代中「文字」(讀書)的重要性的文章。「道」與文字,之間有著辨證式的,微妙的關係:


道成了肉身,上帝在地上留下了痕跡,在人世的歷史中。見證人目睹耳聞,親身摸過,爭辯過,否認過。都過去了。隨肉體之歸於塵土而煙滅。感官的接觸都過去了。還剩什麼?遺留下了痕跡,以文字留在人世的歷史中。文以載道。道,顯現於字裡行間之中,有待搜索、追尋、營造、想像、建構。一個歷程,絕非當下。直至,那日子,那時辰。

此間,還是文字!


TOP

第十四講


第六章 啟示和人類主觀性


(巴特的錯誤觀)巴特認為啟示是人很主觀的事。


  • 聖經是神的話,只有當它在一煞那成為神的話。(Scripture is the word of God when it becomes the word of God.)

  • 一刻鐘的事件(Present event)

  • 聖經變成神的話,因為它是神的話(For Barth 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It becomes because it is.),或者

  • 聖經的存有是在於它的生成。(Its being is in becoming)

    • 聖經是神的話指:聖經有能力成為神的話。

  • 無論如何,不會說聖經本身是神親自說的話。

  • 聖經是神的話,只因為它在個人某種當下的處境中「變成」了上帝的話。

  •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完全取決於它的這種轉化。

    • 否則上帝的話語會成為客體,(God's word becomes object ),被人類佔據、利用和保存。而上帝則對話語失去控制。

  • 聖經文本是否有誤都不妨礙上帝即時且無法保存的話語再次臨到。

  • 祈克果: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需要經歷、決擇、面向永恆,因為聖經的客觀啟示是死的。

    • 弗蘭姆回應:聖靈將客觀啟示顯明出來就成為主觀啟示,是聖靈將聖經的客觀真理帶進我們心中,讓我們獲得一種與基督位格相交的穌活關係。


指出巴特的謬誤的反問:


  • 這樣,神便不能再是臨在了,因為按巴特的解釋,神只能在「一刻」的閃過,而不是真實的臨在或曾經臨在。

  • 假若上帝的話不能被「記錄」或「藏存」,那經文的這一句便不可成為真實的存在。

    •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篇 119:11)』

      • 巴特及其追隨者永遠無法解釋這句經文,因為他們不能去認同,所以到最後,他們會否定聖經是無誤的。

  • 事實性的知識增進了神與人的關係,好比事實性的知識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在聖經中,上帝直接說出祂的話語。

  • 神的啟示並非一刻性的,神的啟示是要人保存下來的,例如神所寫的十誡保存在約櫃中,並一次又一次地被誦讀。

  • 巴特說神的話變成一本書後人就會玩弄,但弗蘭姆回應:客觀文本的保存使神的啟示不被人玩弄。

  • 按歸正神學了解有客觀啟示:聖經,也有主觀啟示:聖靈光照。

TOP

第十五講


神的啟示是很清楚的啟示了自己是位怎樣的神,不論人怎樣去回應祂的啟示。


  • 羅馬書第一章的啟示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特別是第十八節開始,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一個人是不知這啟示,甚至是沒有人會不對這啟示作回應,所以人人都是知道和認識神的(但這不代表人對神的認知是一定正確的)。


人對神的啟示有不同種類的回應:


  • 客觀的啟示

    • 當官員宣佈財政預算,我們說預算被啟示(Revealed)出來,雖然很少人看那份文件。

    • 愛因斯坦把廣義相對論顯明出來,雖然明白的人很少。這就好像客觀的啟示在主觀上可能不被領受。

    • 上帝的啟示一直彰顯於自然和聖經之中,無論人怎樣看待它。

  • 主觀的啟示:以不信的領受

    • 異教徒:用謊言等來壓抑真理

  • 主觀的啟示:以信心來接受

    • 主觀啟示:「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馬太福音 11:27)」


普救論或自由派者,不接受神的人乃是因為沒有領受神啟示的人,他們其實不願意面對羅馬書第一章。羅馬書清楚告訴了我們,他們是有神的啟示,但是他們卻拒絕的。


客觀啟示的重要性:

  • 啟示真實存在

  • 引入了人要相信啟示的義務


士萊馬赫和主觀主義:沒有義務


所有有效的溝通是

  • 客觀:在內容和傳播上(神)

  • 主觀:在聆聽和回應上(人)


抹殺了客觀性就沒有了權威性,使人能以自主理性判斷上帝的話語。這是基督徒無法接受的

TOP

討論 及 Q&A


史賓諾莎:能通過人的理性的才是神的啟示,不能通過人理性的就不是神的啟示。

理性就好像歐氏幾何學。


自然神論:神創造天地後,就容讓宇宙自行運作,像鐘一樣。於是只有自然定律,沒有超自然與神蹟。


  • 理性主義進入教會,被變成為(偽)神學


萊申:歷史與信仰之間有巨大的鴻溝。

歷史:基督教始於門徒「宣講」耶穌復活了,「耶穌復活」的信念凝聚了基督徒,不管耶穌是否真的復活了。

就好比:黃帝是否真的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黃帝」的信念凝聚了中國人。


弗蘭姆:一談歷史,你就用了理性分析研究歷史。

不信者講歷史時,仍然沒有放棄自主理性。

聖經是一大堆事件,但不可說聖經只有事件而沒有神的說話。


先有神客觀的啟示,後有人主觀的回應:信或不信。


卜仁納:神的話變成文字就會被人玩弄(Manupulate)。

弗蘭姆:聖經客觀文本的保存使啟示免於被人玩弄(Manupulate)。


TOP

第十六講


第七章 啟示與上帝自己


三個主題:理性、歷史、情感

  • 應該用理性判斷宗教,但不是要自主地判斷。

  • 啟示的核心在於歷史事件,但不是用人自主的歷史治學研究法去詮譯

  • 啟示有情感,但不是用人自主的思想去理解判斷情感。



自由派還有一個主題是我們要處理的,他們認為:啟示在本質上與神等同


一句流行口號:「上帝啟示祂自己,而不是啟示資訊。(God doesn't reveal information. He reveals himself.)」


這句口號目的是弱化上帝向我們親自說話的觀點。


弗蘭姆反駁:

人啟示自己時,用了「啟示有關自己資訊的方式」,不可能在自我顯明的同時不顯明關於自己的資料。


彼得前書 1:12-13

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原文是服事)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是束上你們心中的腰),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


巴特核心觀點:啟示就是「耶穌基督」本身

  • 聖父是啟示者(Revealer)

  • 聖子是啟示本身(Revelation)

  • 聖靈是啟示的內容(Revealedness)

  • 啟示就是「耶穌基督」本身,並且:

  • 第二等啟示:聖經是啟示,在於它見證基督

  • 第三等啟示:講道是啟示,在於它見證聖經


反駁:

  • 啟示就是神,同樣明顯的是三一真神透過位格性的說話啟示自己,這啟示是藉理性、歷史和人的主觀性來接收。

  • 將啟示定義為基督反而更強調上帝位格性話語的權柄:

    • 不尊重上帝親自說的位格性話語,就是不尊重基督。

    • 不順服上帝親自說的位格性話語,就是不順服基督。

    • 不信上帝親自說的位格性話語,就是不信基督。

TOP

Q&A


問:在哪裏讀神學?


答:

改革宗神學院 http://www.crts.edu

聖約福音神學院(Covenant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https://www.cetsedu.org/

第三紀元Third Millennium Ministry http://thirdmill.org/

中華展望

問:所有自由派不承認三位一體。


答:從康德到巴特,現代哲學家最討厭的是改革宗,因不接受自存、自我合法化的上帝。


TOP

返回列表